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風癧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風癧,病名。指瘰癧之因風邪引發者。《醫宗金鑒》卷六十四論曰:「形小多癢者名風癧。」證治參見瘰癧條。

風癧是一種皮膚病,多發於青少年,以頸部、腋下、腹股溝等處多見。皮損為粟粒大小的丘疹,表面光滑,呈淡紅色或褐色,無自覺症狀,但可伴有瘙癢。

風癧的病因主要與風邪有關,風邪侵襲人體,阻遏經絡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從而引起皮膚病變。此外,脾胃虛弱、濕熱內蘊等因素,也可導致風癧的發生。

風癧的治療以清熱利濕、疏風解毒為主。可用金銀花、連翹、板藍根、大青葉等清熱解毒的中藥煎水內服,或用苦參、地膚子、白鮮皮等外洗。

風癧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1、保持皮膚清潔,勤洗澡,勤換衣。 2、避免接觸不潔的物品。 3、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 4、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。 5、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風癧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,但如果治療及時,一般是可以治癒的。如果有相關症狀,建議及早到醫院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