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表裡俱實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表裡俱實證
表裡俱實證為中醫證候名詞,屬「表裡同病」範疇,指外感或內傷病變中,肌表營衛與臟腑氣血同時出現邪氣壅盛的實性病理表現。此證首見於明代龔廷賢《萬病回春·傷寒總論》,強調外邪未解而內傳化熱,或內有積滯復感外邪,致表裡邪氣俱實的複雜病機。
病因病機
- 外邪內傳:風寒、風熱等表邪未及時疏解,由表入裡化熱,形成表邪未除而裡熱已盛的狀態。
- 內外合邪:素體陽盛或內有痰飲、食滯、瘀血等實邪,復感外邪,內外邪氣相互搏結。
- 臟腑功能失調:如肺氣壅滯、腸胃積熱等裡實證,兼夾衛分受邪,營衛失和。
臨床表現
- 表實證:惡寒發熱、無汗、頭身疼痛、脈浮緊(風寒);或發熱重、微惡風、咽喉腫痛、脈浮數(風熱)。
- 裡實證:
- 陽明腑實:腹滿硬痛、便秘、譫語、潮熱、脈沉實。
- 肺熱壅盛:咳嗽氣粗、痰黃稠、胸痛。
- 肝膽濕熱:脅痛口苦、黃疸、小便短赤。
- 舌脈特徵:舌質紅、苔黃厚或白膩,脈象多浮而有力或沉實。
證候辨析
表裡俱實證需與以下證型鑑別:
- 表寒裡熱證:表為風寒,裡有鬱熱,如「大青龍湯證」。
- 表裡俱熱證:表裡皆為熱象,如溫病初起之衛氣同病。
- 半表半裡證:邪在少陽,見往來寒熱、胸脅苦滿,屬樞機不利,非純實證。
中醫治法
以「表裡雙解」為原則,根據邪氣性質選方:
- 解表攻裡:
- 防風通聖散(《宣明論方》):適用於表裡三焦俱實,風熱壅盛,症見憎寒壯熱、便秘尿赤。
- 大柴胡湯(《傷寒論》):和解少陽兼瀉陽明,治少陽未解兼腑實。
- 解表清裡:
- 葛根芩連湯(《傷寒論》):表邪未解,裡熱下利,症見發熱下利、苔黃脈數。
- 宣肺通腑:
- 麻杏石甘湯合承氣湯類:肺熱壅盛兼腸腑不通,見喘咳、便秘。
文獻溯源
《傷寒論》中「太陽陽明合病」「少陽陽明併病」等條文,已蘊含表裡俱實的辨治思路。後世溫病學派進一步發展衛氣營血辨證,如吳又可《溫疫論》強調「表裡分傳」,對疫病表裡俱實的治療具指導意義。
此證多見於外感熱病中期或內科雜病急性發作期,臨床須細辨表裡邪氣孰輕孰重,靈活運用汗、下、清等法,以達邪去正安之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