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風厥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風厥,厥證之一。肝氣化風所致厥證。《素問.陰陽別論》:「二陽一陰發病,主驚駭背痛,善噫善欠,名曰風厥。」王冰註:「夫肝氣為風,腎氣凌逆,既風又厥,故名風厥。」《素問.評熱病論》:「汗出而身熱者風也,汗出而煩滿不解者厥也,病名曰風厥。」治宜加減續風湯、人參湯、地黃飲子等。

風厥是指由於肝氣化風,導致肝陽上亢,肝風內動,擾亂心神,出現頭痛、眩暈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、肢體麻木、抽搐等症狀的一種病證。

風厥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肝鬱化火:肝主疏泄,如果肝氣鬱結,氣機不暢,就會導致肝火旺盛,肝火上炎,擾亂心神,出現頭痛、眩暈、嘔吐等症狀。
  2. 肝腎陰虛:肝腎同源,肝腎陰虛會導致肝陽上亢,肝風內動,出現頭痛、眩暈、嘔吐等症狀。
  3. 外感風邪:外感風邪侵襲人體,會導致肝陽受邪,肝陽上亢,肝風內動,出現頭痛、眩暈、嘔吐等症狀。

風厥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頭痛、眩暈:風厥患者常常會出現頭痛、眩暈的症狀,頭痛的部位多位於前額,頭痛的性質多為脹痛、刺痛,伴有頭暈目眩,噁心嘔吐,耳鳴耳聾,舌質紅,苔薄,脈弦。
  2. 腹痛、腹瀉:風厥患者常常會出現腹痛、腹瀉的症狀,腹痛的部位多位於右上腹,腹痛的性質多為陣發性絞痛,伴有腹瀉,大便稀薄,色黃,舌質紅,苔薄,脈弦。
  3. 肢體麻木、抽搐:風厥患者常常會出現肢體麻木、抽搐的症狀,肢體麻木的部位多為四肢,抽搐的部位多為面部、四肢,抽搐的程度多為輕微,不伴有意識障礙,舌質紅,苔薄,脈弦。

風厥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疏肝解郁:疏肝解郁可以緩解肝氣鬱結,改善肝陽上亢,緩解頭痛、眩暈、嘔吐等症狀。常用的中藥有柴胡、白芍、香附、鬱金等。
  2. 滋陰降火:滋陰降火可以滋陰補肝,降肝火,緩解肝陽上亢,改善頭痛、眩暈、嘔吐等症狀。常用的中藥有生地、熟地、丹參、白芍等。
  3. 祛風止痛:祛風止痛可以祛除風邪,緩解肝陽上亢,改善頭痛、眩暈、嘔吐等症狀。常用的中藥有羌活、防風、白芷、川芎等。

風厥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2. 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3.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。
  4. 飲食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5.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戒菸戒酒。

風厥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病證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,因此,如果出現風厥的症狀,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