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風驚恐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風驚恐
病證名,指因體虛而感受風邪,邪氣內侵臟腑,導致神志不寧、時常驚恐的一種病證。此證首見於《諸病源候論·風病諸候》,書中記載:「風驚恐者,由體虛受風,入乘臟腑,其狀如人將捕之。」意指患者因正氣不足,風邪乘虛而入,擾動臟腑,表現出心神不安、易受驚嚇,甚至有如被人追捕般的恐懼感。
病因病機
- 體虛受風:患者素體虛弱,衛外不固,風邪易侵襲人體,內傳臟腑。
- 心肝兩虛:中醫認為「心虛則驚,肝虛則恐」,心主神明,肝主謀慮,若心肝氣血不足,則神志失守,易生驚恐。
- 膽氣虛弱:足少陽膽經主決斷,若膽氣不足,則遇事易驚,風邪乘虛而入,加重驚恐之狀。
- 風邪內擾:風為陽邪,善行數變,易擾動心神,導致神志不寧。
臨床表現
- 心神不寧,易受驚嚇,常覺恐懼不安,如人將捕之。
- 或伴隨心悸、失眠、多夢等心神失養之症。
- 肝虛者可見脅肋不適、情緒低落;膽氣虛者則表現為猶豫不決、遇事易驚。
治療方藥
歷代醫家針對此證,多從補益心肝、鎮驚安神著手,常用方劑包括:
- 牡蠣湯:重鎮安神,適用於心神浮越、驚恐不安者。
- 龍齒湯:鎮驚定志,多用於肝膽氣虛、神志不寧之證。
- 龍骨湯:收斂固攝,適合心氣不足、易驚善恐者。
辨證要點
- 虛證為主:此證多屬本虛標實,以心肝膽氣血不足為本,風邪內擾為標。
- 與其他驚證鑒別:不同於單純的「驚悸」或「怔忡」,風驚恐特點在於風邪內乘,症狀更顯突發性與外感性。
此證的治療,除藥物外,亦可配合針灸,如取心俞、肝俞、膽俞等穴,以調補臟腑氣血,安神定志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