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風驚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風驚
風驚為中醫病名,屬風病範疇,多因體虛心氣不足,復感風邪,擾動心神所致。其病機核心在於「心虛風乘」,首見於《諸病源候論·風病諸候》,書中明言:「心藏神而主血脈,心氣不足則血脈虛亂,氣血相搏,復受風邪,故驚悸不定。」
病因病機
- 心氣虛弱:心主神明,統攝血脈。若稟賦不足、久病耗傷,或思慮過度,皆可致心氣虧虛,神失所養,血行失序。
- 風邪外襲:風為百病之長,其性善行數變。心氣既虛,腠理不固,風邪乘虛內擾,與紊亂之氣血相搏,上犯心神,發為驚悸。
臨床表現
- 神志異常:精神恍惚,惕惕不安,易驚易恐,寐中夢魘。
- 健忘失聰:因心腎不交,髓海失充,致記憶減退,注意力渙散。
- 兼見風象:或伴頭目眩暈,肢體顫動,此為風邪走竄之徵。
治法方藥
治當標本兼顧,以養心安神為本,祛風定驚為標,分證選方:
- 小定心湯(《千金要方》)
- 組成:茯苓、人參、遠志、龍骨、乾薑等。
- 功用:益氣安神,溫中定悸,適於心氣虛弱兼中陽不足者。
- 大定心湯(《千金要方》)
- 組成:人參、茯苓、遠志、赤石脂、石膏等。
- 功用:清熱鎮驚,固攝心神,宜於心氣不足兼見虛熱擾神者。
配伍精要
- 人參、茯苓:補益心氣,健脾寧神。
- 遠志、龍骨:交通心腎,鎮驚安魂。
- 赤石脂、石膏:一斂一清,調和寒熱,防風邪化熱傷陰。
此證與「驚悸」「怔忡」有別,後二者多無外風誘因,純屬內傷七情或氣血虧虛所致。風驚之治,尤重祛風與安神並行,體現中醫「扶正祛邪」之辨證思路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