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風火癧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風火癧,病名。出《癧科全書》。本病多由外感毒邪而致。耳下生核或環頸而生,皮色紅光,疼或不疼,寒熱交作。治宜疏風清火散結。用活絡疏肝散,未潰者外用蒼術三黃散,白燒酒調塗;已潰者用地棉根葉和紅糖生搗敷。
風火癧,又名癧風、癧火,是一種由風熱毒邪侵襲人體所致的皮膚病。其主要症狀為耳下生核或環頸而生,皮色紅光,疼或不疼,寒熱交作。治療上宜疏風清火散結,可用活絡疏肝散,未潰者外用蒼術三黃散,白燒酒調塗;已潰者用地棉根葉和紅糖生搗敷。
風火癧的病因病機
風火癧的病因主要為外感風熱毒邪。風熱毒邪侵襲人體,阻遏經絡,鬱結肌膚,導致皮膚發紅、腫脹、疼痛。若風熱毒邪深入肌膚,可導致癤腫、潰爛。
風火癧的臨床表現
風火癧的主要症狀為耳下生核或環頸而生,皮色紅光,疼或不疼,寒熱交作。若風熱毒邪深入肌膚,可導致癤腫、潰爛。
風火癧的治療方法
風火癧的治療方法以疏風清火散結為主。可用活絡疏肝散,未潰者外用蒼術三黃散,白燒酒調塗;已潰者用地棉根葉和紅糖生搗敷。
風火癧的預防方法
風火癧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注意個人衛生,勤洗澡,勤換衣。
- 避免接觸不潔的物品。
- 在外活動時,儘量避免風吹日晒。
- 若出現皮膚瘙癢、紅腫等症狀,應及時就醫。
風火癧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,但如果治療不當,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,以免病情加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