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風化厥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風化厥陰,中醫名詞,出自《素問.至真要大論》。

風化厥陰是運氣術語。三陰三陽分司六氣,其中厥陰屬風木之氣。《素問.至真要大論》:「厥陰司天,其化以風。」

風化厥陰是指厥陰主風,風為厥陰之化。風為陽邪,主動而善變,其性升散,易傷人陽氣。厥陰主風,則易導致人體陽氣受損,出現一系列虛寒症狀。

風化厥陰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
  1. 畏寒肢冷,手足不溫,面色蒼白,唇甲青紫。
  2. 腹痛喜按,喜溫喜按,喜熱飲食。
  3. 大便溏薄,小便清長。
  4. 舌淡苔白,脈沉細弱。

風化厥陰的治療,以溫陽散寒為主。常用方劑有:

  1. 四逆湯:附子、乾薑、細辛、炙甘草。
  2. 真武湯:附子、乾薑、白朮、茯苓、生薑、炙甘草。
  3. 桂枝加附子湯:桂枝、白芍、炙甘草、生薑、大棗、附子。

風化厥陰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  2. 飲食宜清淡,不宜過食生冷寒涼之物。
  3.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  4.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情緒波動。

風化厥陰是中醫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,對臨床診療具有重要指導意義。希望本文對大家有所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