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風化厥陰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風化厥陰
「風化厥陰」為中醫運氣學說之重要術語,用以闡述自然界六氣與人體經絡臟腑間的對應關係。三陰三陽分司六氣,其中厥陰為風木之氣所主,其特性與肝、足厥陰肝經及手厥陰心包經密切相關。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云:「厥陰司天,其化以風」,揭示厥陰系統在六氣循環中主導風氣之生化作用。
風木之氣與厥陰的生理特性
厥陰屬風木,風性善行而數變,木氣主升發、條達,故「風化厥陰」體現為氣機的疏泄與調暢。在人體中,肝為風木之臟,主藏血、疏泄,其氣升發則氣血調和,情志舒暢;若風木過亢或鬱滯,則易見眩暈、肢顫、情志抑鬱等症。手厥陰心包經與足厥陰肝經同屬厥陰系統,心包代心受邪,肝主謀慮,二者共同調節情緒與氣血運行。
運氣學說中的風化作用
五運六氣理論中,厥陰司天(即厥陰風木主導上半年的氣候)時,風氣盛行,萬物生發。其氣化表現為「風從東方來」,自然界草木萌動,人體亦相應出現肝氣偏旺之象。若風化太過,則易生風病,如中風、抽搐;風化不及,則肝失疏泄,氣機鬱結。
病理表現與治療原則
風化失常時,厥陰系統易現「風勝則動」之病機,臨床可見頭目眩暈、筋脈拘急,或風熱上擾之頭痛、耳鳴。治療上,當以「平肝息風」或「疏肝解鬱」為法,如天麻鉤藤飲調理肝風內動,逍遙散疏解肝鬱脾虛。若風氣兼夾寒熱,則需配伍祛風散寒或清熱熄風之品。
厥陰與其他氣化的關係
厥陰風木與少陽相火為表裡,風火相煽則病勢急驟;與太陰濕土相鄰,風勝則土燥,土虛則風乘。故調理厥陰常需兼顧相火與脾土,如滋水涵木、培土抑風等法,體現中醫「整體調攝」之思維。
綜言之,「風化厥陰」既為自然界氣候規律,亦是人體肝系生理病理之概括,其理論深植於《內經》運氣學說,為臨床辨治風病、情志病及氣機失調諸證之重要依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