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風寒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風寒瀉,中醫名詞,小兒泄瀉證型之一。症見小兒便稀多沫,伴發熱、鼻塞等。因感受風寒,寒邪犯內,脾胃運化失常所致。治宜疏風散寒化濕,方用藿香正氣散加減。

《醫學入門》曰:“風寒瀉者,因感受風寒,寒邪犯內,脾胃運化失常所致。其證見小兒便稀多沫,伴發熱、鼻塞等。治宜疏風散寒化濕,方用藿香正氣散加減。”

《幼科推拿秘書》曰:“風寒瀉者,因感受風寒,寒邪犯內,脾胃運化失常所致。其證見小兒便稀多沫,伴發熱、鼻塞等。治宜疏風散寒化濕,方用藿香正氣散加減。推拿法:以大拇指指腹按揉天樞穴,以食指指腹按揉足三里穴,以中指指腹按揉內關穴,以無名指指腹按揉中脘穴,以小指指腹按揉下脘穴,每穴各按揉30次。忌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之物。”

風寒瀉的治療方法,除了藥物治療外,還可以通過推拿來緩解症狀。推拿的方法如下:

  1. 以大拇指指腹按揉天樞穴,此穴位於肚臍下方2寸處,有疏通腸胃、理氣和胃的作用。
  2. 以食指指腹按揉足三里穴,此穴位於小腿外側,外踝尖上3寸,腓骨前緣。有健脾和胃、調理脾胃的作用。
  3. 以中指指腹按揉內關穴,此穴位於前臂掌側,腕橫紋上2寸,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。有調理脾胃、和胃止嘔的作用。
  4. 以無名指指腹按揉中脘穴,此穴位於上腹部,胸骨下端正中,距前正中線4寸。有健脾和胃、消食化積的作用。
  5. 以小指指腹按揉下脘穴,此穴位於上腹部,胸骨下端正中,距前正中線6寸。有健脾和胃、消食化積的作用。

以上推拿方法,每天可以做2-3次,每次每次10-15分鐘。在推拿的過程中,如果出現不舒服的症狀,要立即停止推拿。

風寒瀉的預防方法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天氣變化,在寒冷的季節,要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
  2. 飲食要清淡,不吃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的食物。
  3.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,勤洗手,不吃不潔的食物。
  4.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,提高抵抗力。

風寒瀉是一種常見的小兒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脫水、電解質紊亂等嚴重後果。因此,家長在發現孩子有風寒瀉的症狀時,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