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風寒束肺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風寒束肺是指風寒之邪侵襲人體,內侵肺臟,肺氣失於宣發所表現的一系列症狀。主要表現為鼻塞、聲重、噴嚏、流清涕、咳嗽、咯痰清稀、頭痛、惡寒、微熱、無汗、苔薄白、脈浮等。
風寒束肺的病因是風寒之邪侵襲人體,內侵肺臟。風寒之邪性質寒冷,具有較強的侵襲性,當風寒之邪侵襲人體,就會使人體的陽氣受損,肺氣失於宣發,從而出現一系列症狀。
風寒束肺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- 鼻塞、聲重、噴嚏、流清涕:風寒之邪侵襲肺臟,會導致肺氣失於宣發,肺氣不能上通於鼻,從而出現鼻塞、聲重、噴嚏、流清涕等症狀。
- 咳嗽、咯痰清稀:風寒之邪侵襲肺臟,會導致肺氣失於宣發,肺氣不能下達於肺,從而出現咳嗽、咯痰清稀等症狀。
- 頭痛、惡寒、微熱、無汗:風寒之邪侵襲肺臟,會導致肺氣失於宣發,肺氣不能上達於頭,從而出現頭痛、惡寒、微熱、無汗等症狀。
- 苔薄白、脈浮:風寒之邪侵襲肺臟,會導致肺氣失於宣發,肺氣不能上達於頭,從而出現苔薄白、脈浮等症狀。
風寒束肺的治療原則是疏風散寒、宣通肺氣。可以使用辛溫解表、宣肺散寒的中藥,如麻黃、桂枝、白朮、生薑、大棗等。也可以使用外治法,如熱敷、熏蒸等。
風寒束肺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- 注意保暖,避免受風寒。
-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- 飲食清淡,不吃生冷油膩的食物。
-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波動。
風寒束肺是中醫常見的病症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該及時就醫,以免病情加重。
以下是古籍原文:
《素問·風寒暑濕燥火論》:「風寒束肺,肺失宣發,則鼻塞、聲重、噴嚏、流清涕、咳嗽、咯痰清稀。」
《傷寒論》:「太陽病,頭痛發熱,身疼腰痛,骨節疼痛,惡風寒,無汗而喘者,桂枝主之。」
《金匱要略》:「傷寒,脈浮緊,發熱惡寒,無汗,身疼痛,不嘔,但頭汗出,桂枝二越婢一麻黃主之。」
《溫病條辨》:「風寒束肺,其證為鼻塞、聲重、噴嚏、流清涕、咳嗽、咯痰清稀、頭痛、惡寒、微熱、無汗、苔薄白、脈浮。」
《中醫學名詞大辭典》:「風寒束肺,中醫病名。指風寒之邪侵襲人體,內侵肺臟,肺氣失於宣發所表現的一系列症狀。主要表現為鼻塞、聲重、噴嚏、流清涕、咳嗽、咯痰清稀、頭痛、惡寒、微熱、無汗、苔薄白、脈浮等。」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