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風寒乳蛾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風寒乳蛾
病名
風寒乳蛾,見於《病源辭典》,屬乳蛾之一類,因外感風寒邪氣而發。此病多因肺胃受寒,陽氣被鬱,寒凝喉關,致氣血壅滯,發為喉核腫大。
病因病機
風寒之邪由口鼻或肌表侵入,首犯肺衛。肺主氣,司呼吸,開竅於喉,風寒束肺則肺氣失宣,上逆壅喉;足陽明胃經循行過咽喉,寒邪內犯胃絡,亦可致氣血凝滯。肺胃同病,寒邪鬱而化熱者少,故以寒象為主,喉核腫大而色偏淡,多無明顯焮紅。
臨床表現
- 喉核腫大如李,或雙側或單側,表面光滑,色淡紅或淡白。
- 頭項強痛,俯仰不利,乃寒性收引,經絡拘急所致。
- 呼吸不暢,氣寒不通,因寒邪凝滯,肺氣失於宣降。
- 舌苔薄白,脈浮緊,為風寒表證之徵;若兼見弦脈,提示寒邪凝滯氣血。
治法方藥
治宜辛溫解表、散寒利咽。
- 主方:荊防敗毒散加減。方中荊芥、防風辛溫散寒;羌活、獨活祛風除濕;柴胡、前胡宣肺解表;桔梗、甘草利咽止痛。可酌加桂枝以溫通經脈,或蘇葉助散寒邪。
- 針刺療法:取手太陰肺經井穴少商、手少陰心經井穴少衝,點刺出血以瀉肺熱、通絡止痛。寒甚者可加灸法,溫散凝滯。
鑑別要點
與風熱乳蛾相區別:風熱者喉核鮮紅腫痛,伴發熱口渴,脈浮數;風寒者以腫痛色淡、惡寒無汗、脈緊為特徵。若寒邪久鬱化熱,可轉為寒包火證,需結合舌脈辨證。
其他療法
- 外治法:可用辛溫藥材如生薑、蔥白煎湯漱口,或局部吹敷辛溫散寒之散劑。
- 經絡調理:配合推拿風池、風府等穴,疏風散寒。
此病重在辨明寒邪為患,治從溫散,避免過用寒涼,以免冰伏邪氣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