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風寒兩傷榮衛證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風寒兩傷榮衛證

定義與病機
風寒兩傷榮衛證,指外感風寒之邪同時侵襲人體「榮分」(營氣)與「衛分」(衛氣),導致榮衛功能失調的證候。此證首見於《傷寒論》,屬太陽病範疇,以「脈浮緊、發熱惡寒、身疼痛、無汗煩躁」為典型表現。中醫認為,風邪性開泄,易傷衛陽;寒邪性收引,易損營陰。當風寒合邪,衛陽被遏、營陰鬱滯,則榮衛俱病,氣血運行受阻,故見表實兼鬱熱之象。

經典論述

  1. 《傷寒論》原文
    「太陽中風,脈浮緊,發熱,惡寒,身疼痛,不汗出而煩躁者,大青龍湯主之。」此條文揭示風寒兩傷之特徵:

    • 脈浮緊:浮主風邪在表,緊主寒邪束縛。
    • 無汗煩躁:寒邪閉表,腠理密塞,汗不得出;陽氣內鬱化熱,擾及心神。
  2. 歷代註解

    • 《註解傷寒論》:「浮為風,風傷衛;緊為寒,寒傷榮。榮衛俱病,故發熱惡寒。」強調風寒分傷榮衛的雙重病機。
    • 《傷寒論條辨》:「風寒俱中,則榮衛皆受病。」進一步區別單純中風(傷衛)與傷寒(傷榮)之不同。

證候分析

  • 主症
    • 表寒實證:惡寒明顯、無汗、頭身劇痛(寒性凝滯,經絡受阻)。
    • 內鬱化熱:煩躁、或見口渴(陽氣鬱而化熱,熱擾胸膈)。
  • 舌脈:舌苔薄白或微黃,脈浮緊或浮數。

治法與方藥

  • 治療原則:發汗解表、兼清鬱熱,開泄腠理以調和榮衛。
  • 代表方劑大青龍湯(《傷寒論》方)。
    • 組成:麻黃、桂枝、杏仁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、石膏。
    • 方義
      • 麻黃、桂枝:辛溫發汗,散風寒而開衛閉。
      • 石膏:清解內鬱之熱,除煩躁。
      • 薑棗草:調和營衛,顧護脾胃。

學術爭議
後世醫家對「風寒兩傷榮衛」的詮釋不盡相同:

  • 榮衛分傷論:如方有執主張風寒分傷榮衛,需雙解。
  • 表寒鬱熱論:部分醫家認為此證本質為寒邪束表、陽鬱化熱,未必涉及營分病變。

臨床延伸
此證與「單純傷寒」(麻黃湯證)的鑑別關鍵在於「煩躁」一症,反映鬱熱存在;若無熱象,則屬純表寒證。此外,體質虛弱者若誤用大青龍湯過汗,可能導致陽氣暴脫,故須嚴格辨證。

(註:本文僅述中醫理論,具體辨證請遵專業醫囑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