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風寒喉蛾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風寒喉蛾
病名
風寒喉蛾,又稱風寒蛾,屬中醫喉科病症之一,首載於《喉科秘鑰》。其病因多由外感風寒之邪,侵襲肺胃二經,致使氣血凝滯,咽喉腫脹而成。臨床特徵為喉核(扁桃體)腫大如李,色淡紅或微紫,伴隨咽喉疼痛、吞咽不利,或見惡寒發熱、頭痛身楚等表證。
病因病機
- 外感風寒:風寒邪氣自口鼻或皮毛而入,首犯肺衛。肺主氣,司呼吸,開竅於鼻,外合皮毛。風寒束表,肺氣失宣,邪滯咽喉,發為喉蛾。
- 肺胃受邪:足陽明胃經循行過咽喉,風寒內傳胃經,與肺經之邪相搏,氣血壅滯,故見喉核腫脹。
- 氣血凝滯:寒性收引,致經絡拘急,氣血運行不暢,痰濕凝結,加重腫痛。
臨床表現
- 局部症狀:喉核單側或雙側腫大,形如李核,表面光滑或微充血,按之硬實,吞咽時疼痛加劇。
- 全身症狀:惡寒重、發熱輕,無汗或微汗,頭痛身痛,鼻塞流清涕,舌苔薄白,脈浮緊。
鑒別診斷
- 風熱喉蛾:喉核鮮紅腫痛,伴高熱、口渴、舌紅苔黃,脈浮數,屬風熱外襲。
- 虛火喉蛾:喉核腫大日久,色淡紅,微痛,午後低熱,屬陰虛火旺。
治法與方藥
- 疏風散寒:以辛溫解表為主,選用荊防敗毒散加減。若表寒裏熱,可合麻杏石甘湯。
- 利咽消腫:佐以宣肺利咽之品,如桔梗、甘草、牛蒡子、薄荷等。
- 外治法:可配合吹喉散(如冰硼散)局部外用,或針刺少商、合谷等穴泄熱。
古籍參考
《喉科秘鑰》指出:「此肺胃癥也,因受風寒而起,腫如李。」強調風寒外襲與肺胃經氣失和的關聯,為後世辨治此症的重要依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