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風鼓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風鼓
風鼓為中醫運氣學說中的專有名詞,屬歲運主氣之一,出自《素問·六元正紀大論》。其文曰:「寅申之紀也,……其運風鼓。」意指逢寅申之年,歲運之主氣表現為「風鼓」。此現象與司天在泉之氣密切相關:寅申年屬少陽相火司天,厥陰風木在泉,風火相煽,氣運如風鼓動,故以「風鼓」名之。
風鼓的運氣背景
- 司天在泉之配置
- 司天之氣:寅申年為少陽相火司天,火氣主令,炎熱之勢偏盛。
- 在泉之氣:厥陰風木在泉,風氣盛行於下半年。風性主動,火性炎上,二者相合則形成「風火相搏」之勢,氣運流動迅疾如風鼓蕩。
-
六氣循環與風鼓的關係
寅申年屬「少陽司天」之紀,六氣分步中,初之氣為厥陰風木,與在泉之氣同屬木,風氣疊加;三之氣為少陽相火,正值司天之位,火勢得風助而更盛。此種氣候特點易導致人體肝膽系統與上焦心火相應的病理變化,如眩暈、頭痛、煩躁等症。
風鼓對人體的影響
從中醫理論分析,風鼓之年因風火相煽,氣機升發過度,易引發以下病機:
- 肝風內動:風木之氣過亢,肝失疏泄,可出現肢體震顫、抽搐等風象。
- 火熱上擾:相火司天,熱邪易侵襲上焦,表現為口瘡、目赤、頭面瘡癤等。
- 氣血逆亂:風性善行,火性炎上,二者相合可能導致氣血運行失常,如突然昏仆或血溢脈外(衄血、咯血)。
風鼓與五運六氣的結合
在五運六氣體系中,風鼓不僅是氣候描述,更與「歲運」相關。若歲運為木運太過(如壬寅、壬申年),則風鼓之勢更強,木勝剋土,可能伴隨脾胃疾患;若歲運為火運(如戊寅、戊申年),則火助風威,熱病多發。
風鼓之說體現了中醫「天人相應」的整體觀,強調自然氣候對人體生理病理的深層影響,為臨床辨識外感病與內傷雜病提供理論依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