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風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風疳,病名。

1.牙病。《太平聖惠方》第三十四卷認為:本病多由臟腑壅滯,久積風熱;脾肺不利,心胸痰飲,邪毒之氣,沖註上焦,熏蒸牙齒而致。症見齒齦浮腫,動搖脫落,損爛,膿血俱出,蟲蝕齒根,口內常臭,面色青黃,唇頰腫痛。治宜疏風散熱消腫止痛。

2.肛門病,即濕熱下注穀道,致肛門奇癢有蟲。

3.外科病,坐板瘡之別名。

4.小兒科病,見《嬰童百問》肝疳之別名,詳該條。

風疳,病名。

1.牙病。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三十四曰:「風疳者,牙齒疼痛,動搖脫落,損爛,膿血俱出,蟲蝕齒根,口內常臭,面色青黃,唇頰腫痛。治宜疏風散熱消腫止痛。」

2.肛門病。《醫學正傳》卷三曰:「風疳者,濕熱下注穀道,致肛門奇癢有蟲。」

3.外科病。《外科正宗》卷三曰:「風疳者,坐板瘡之別名。」

4.小兒科病。《嬰童百問》曰:「風疳者,肝疳之別名。肝主筋,筋主爪牙,肝受風邪,則筋脈失養,爪牙疼痛,動搖脫落,損爛,膿血俱出,蟲蝕齒根,口內常臭,面色青黃,唇頰腫痛。」

風疳的病因病機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1.臟腑壅滯,久積風熱。

2.脾肺不利,心胸痰飲。

3.邪毒之氣,沖註上焦。

4.熏蒸牙齒。

風疳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1.齒齦浮腫,動搖脫落。

2.損爛,膿血俱出。

3.蟲蝕齒根。

4.口內常臭。

5.面色青黃。

6.唇頰腫痛。

風疳的治療,主要以疏風散熱消腫止痛為主。

風疳的預後,一般來說是比較好的。

風疳的飲食調養,要注意以下幾點:

1.飲食要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
2.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,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。

3.保持大便通暢,避免便秘。

風疳的預防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1.注意個人衛生,勤洗手。

2.避免接觸風寒。

3.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4.定期檢查口腔,早發現早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