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風嚲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風嚲曳,又稱風嚲,是指肢體不能收攝的病證,也見於《聖濟總錄》卷七。其症狀類似於半身不遂、偏枯等疾病。各種風嚲曳的病因病機主要與風邪、痰濕、氣血虧虛等有關。

風邪外襲,侵犯經絡,阻滯氣血,可能導致肢體無法收攝;痰濕阻滯經絡同樣可能導致肢體無法收攝;氣血虧虛,無法滋潤筋骨,也可能導致肢體無法收攝。

風嚲曳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肢體無法收攝、疼痛、麻木、肌肉萎縮等症狀。根據病情,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:

  1. 風寒型:主要表現為肢體疼痛、麻木,並伴有寒冷感。
  2. 風熱型:主要表現為肢體疼痛、麻木,並伴有發熱、口渴、尿黃等症狀。
  3. 痰濕型:主要表現為肢體疼痛、麻木,並伴有頭重、胸悶、痰多等症狀。
  4. 氣血虧虛型:主要表現為肢體疼痛、麻木,並伴有面色蒼白、心悸、乏力等症狀。

治療風嚲曳主要以祛風、散寒、除濕、通絡、補益氣血為主。可使用中藥內服、外敷,或進行針灸、推拿等治療。

預防風嚲曳的方法主要包括:

  1. 注意保暖,避免過度受寒。
  2.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,多食蔬菜水果,少食油膩辛辣食物。
  3. 適度運動,增強體質。
  4. 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,避免情緒波動。

風嚲曳是一種常見的肢體疾病,若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