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風釣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風釣

病證名,出自《嬰童百問》,為小兒驚風證之一,多因外感風邪或受驚嚇所致。其病機可分為偏熱盛與偏寒盛兩類,與《育嬰家秘》所述「天釣」「內釣」相關聯。外感風熱者多見「天釣」,內傷寒冷者則屬「內釣」,二者雖同屬驚風範疇,然病因病機及臨床表現各異。

病因病機
風釣之發,主因小兒臟腑嬌嫩,形氣未充,易受外邪侵襲或情志驚擾。風為陽邪,其性善行數變,若夾熱邪,則化熱生風;若夾寒邪,則寒凝氣滯,經脈拘急。此外,小兒神氣怯弱,突受驚恐,亦易引動肝風,發為抽搐。

臨床表現

  1. 偏熱盛者(天釣):多見高熱煩躁、面赤唇紅、目睛上視、四肢抽搐,甚則角弓反張,舌紅苔黃,脈弦數。此因風熱之邪內擾心肝,引動肝風所致。
  2. 偏寒盛者(內釣):以腹痛劇烈、曲腰喘促為特徵,伴唇色青黑、陰囊腫脹、手足瘈瘲(抽搐緩慢而間歇發作)、驚叫不安,目睛可見紅絲血點,大便色青。此係寒邪內侵,陽氣受阻,寒熱錯雜,風動筋急而成。

辨證論治

  1. 天釣(風熱證):治宜清熱熄風、疏風解表,可選用羚角鉤藤湯加減,或配合針刺人中、合谷等穴以開竅定驚。
  2. 內釣(寒熱錯雜證):治當溫散寒邪、調和氣血、熄風止痙,方用木香丸(《醫宗金鑑》)加減,或選保元丹以疏風散寒、止痛定驚。若寒象顯著,可佐以理中湯溫中散寒;若兼痰濕,則加二陳湯化痰通絡。

附方參考

  • 木香丸:木香、全蠍、茴香、鉤藤等,共研細末,糊丸服用,功能溫中行氣、熄風止痙。
  • 保元丹:多含麝香、牛黃等開竅醒神之品,適用於驚風痰壅之證。

風釣一證,須辨明寒熱標本,尤重調理肝脾。小兒體質特殊,用藥當輕靈透達,忌峻猛攻伐,以免損傷正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