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風赤瘡疾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風赤瘡疾

病證名,見於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二十二,又稱「風赤瘡痍」,屬中醫眼科疾患範疇。此症以眼瞼皮膚紅赤、潰爛、生瘡為主要特徵,多因風熱邪毒外襲,或脾胃濕熱內蘊,上攻於目所致。

病因病機

  1. 風熱外襲:風性善行而數變,熱性炎上,風熱相搏,客於眼瞼,導致局部氣血壅滯,發為紅赤瘡痍。
  2. 脾胃濕熱:飲食不節,過食辛辣厚味,脾胃運化失職,濕熱內生,循經上犯眼瞼,燻灼肌膚,遂生瘡疾。
  3. 血熱毒盛:素體陽盛,或情志化火,血分鬱熱,熱毒熾盛,外發於眼瞼肌表,形成瘡腫潰爛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眼瞼皮膚紅赤腫脹,灼熱疼痛。
  • 局部可見小水泡或膿皰,破潰後滲出黃黏液,甚則潰爛成瘡。
  • 或伴癢痛交作,畏光流淚。
  • 舌質紅,苔黃膩,脈浮數或滑數。

證型辨治

  1. 風熱壅盛證

    • 主症:眼瞼紅赤癢痛,水泡初起,畏風發熱。
    • 治法:疏風清熱,解毒消腫。
    • 方藥:銀翹散加減,或驅風散熱飲子
  2. 濕熱蘊結證

    • 主症:眼瞼潰爛流黃水,腫痛劇烈,脘痞苔膩。
    • 治法:清熱化濕,解毒和營。
    • 方藥:除濕湯黃連解毒湯
  3. 血熱毒熾證

    • 主症:瘡痍紫赤,灼痛拒按,煩渴便秘。
    • 治法:涼血解毒,瀉火散瘀。
    • 方藥:犀角地黃湯加減,或清營湯

外治法

  • 局部可用黃連膏如意金黃散調敷,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。
  • 若膿成未潰,可配合針刺排膿。

此症與西醫之「眼瞼濕疹」、「瞼緣炎」或「帶狀疱疹」等病有相似之處,然中醫治療重在辨證求因,內外合治,以調和氣血、祛邪解毒為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