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風痹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風痹,病名。以疼痛游走不定為特征痹證。見《靈樞.壽天剛柔》。又名行痹、筋痹。《素問.痹論》:「風寒濕三氣雜至,合而為痹也。其風氣勝者為行痹。」《雜病證治準繩》:「風痹者,游行上下,隨其虛邪與血氣相搏,聚於關節,筋脈弛縱而不收。」《症因脈治》卷三:「風痹之症,走註疼痛,上下左右,行而不定,故名行痹。」風寒攻痛者,防風湯;表裡有邪者,防風通聖散、和血散痛湯、大秦艽湯;風熱痛者,四物二妙丸;風濕之邪,蒼防二妙湯。亦可用虎骨散加減。一說風痹即痛風,如《景岳全書.雜證謨》:「風痹一證,即今人所謂痛風也。」

風痹的病因病機

風痹的病因主要有三方面:

1.風寒濕邪侵襲

風寒濕邪侵襲人體,阻遏經絡,使氣血運行不暢,導致關節疼痛、麻木、屈伸不利。

2.氣血虛弱

氣血虛弱,不能濡養筋骨,導致筋脈失養,關節疼痛。

3.痰濕阻滯

痰濕阻滯經絡,使氣血運行不暢,導致關節疼痛、麻木、屈伸不利。

風痹的臨床表現

風痹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1.疼痛游走不定

風痹的疼痛多為游走性,可在一個部位或幾個部位反覆發作,疼痛劇烈,可伴有麻木、腫脹、屈伸不利等症狀。

2.關節腫脹

風痹可引起關節腫脹,關節周圍皮膚紅腫、灼熱,疼痛劇烈,可伴有發熱、寒戰、頭痛、全身不適等症狀。

3.肌肉萎縮

風痹久治不愈,可導致肌肉萎縮,關節僵硬,活動受限。

風痹的診斷

風痹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病史、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進行診斷。

風痹的治療

風痹的治療以祛風散寒、通絡止痛為主。可選用中藥內服、外用或針灸治療。

風痹的預防

風痹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
1.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
2.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3.飲食清淡,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
4.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戒菸限酒。

5.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
風痹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導致關節僵硬、肌肉萎縮,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。因此,大家要了解風痹的相關知識,做好預防工作,一旦患病,要及時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