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糞毒塊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糞毒塊,又稱鉤蟲皮炎,是一種由鉤蟲幼蟲侵入皮膚引起的皮膚病。患者的足踝、趾間、腳底等部位會出現瘙癢、紅色丘疹、風團、水泡、膿皰等症狀,嚴重時還會伴有水腫和臁瘡。

糞毒塊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祛風利濕為主,可以使用三黃湯溫洗或青黛膏外搽。如果併發臁瘡,則需要根據臁瘡的治療方法進行處理。

糞毒塊的病因是鉤蟲幼蟲侵入皮膚。鉤蟲是一種寄生在人體腸道內的線蟲,其幼蟲會通過糞便排出體外。當人體接觸到被鉤蟲幼蟲污染的土壤或水源時,幼蟲就會侵入皮膚,並在皮下組織內發育成成蟲。成蟲會吸食人體的血液,並在腸道內產卵。這些卵會隨糞便排出體外,並在土壤中孵化成幼蟲,繼續感染其他人。

糞毒塊的症狀主要包括瘙癢、紅色丘疹、風團、水泡、膿皰等。瘙癢是糞毒塊最常見的症狀,通常在患者接觸到鉤蟲幼蟲後數天內出現。紅色丘疹和風團通常在瘙癢出現後數天內出現,並且會逐漸增多。水泡和膿皰通常在瘙癢出現後數周內出現,並且會伴有疼痛。水腫和臁瘡是糞毒塊的嚴重併發症,通常在患者的踝部出現。

糞毒塊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和病史。如果患者有接觸到鉤蟲幼蟲的史,並且出現了上述症狀,則可以診斷為糞毒塊。

糞毒塊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祛風利濕為主。可以使用三黃湯溫洗或青黛膏外搽。如果併發臁瘡,則需要根據臁瘡的治療方法進行處理。

糞毒塊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避免接觸到鉤蟲幼蟲污染的土壤或水源。
  2. 保持個人衛生,勤洗手。
  3. 在接觸土壤或水源後,用肥皂和清水洗手。
  4. 在糞便中發現鉤蟲幼蟲時,要及時進行消毒。

糞毒塊是一種可以治癒的疾病,但是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。因此,如果出現了糞毒塊的症狀,一定要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