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分氣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分氣
定義
分氣為中醫生理學術語,指人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生理過程,屬呼吸功能的一部分。《靈樞·憂恚無言》提及:「頏顙者,分氣之所洩也。」意指咽喉部位的「頏顙」(即鼻咽部)為分氣出入的通道之一,與呼吸、發聲密切相關。
中醫理論基礎
- 氣機升降與分氣
中醫認為,人體氣機的升降出入維繫生命活動,分氣屬「出入」範疇。肺主氣司呼吸,通過宣發肅降調節分氣,使清氣(自然界的精微之氣)吸入體內,濁氣(代謝後的廢氣)排出體外。 - 經絡與分氣的關聯
分氣的運行與經絡系統相關,尤其涉及手太陰肺經與任脈。肺經起於中焦,上循咽喉,主司呼吸;任脈行於胸腹正中,總任一身之陰氣,與肺協同維持分氣的順暢。 - 頏顙的生理作用
《靈樞》指出頏顙為「分氣之所洩」,此處為呼吸與發聲的樞紐。若頏顙受阻(如痰濕壅塞或外邪侵襲),可能導致分氣不暢,表現為呼吸急促、聲音嘶啞等症狀。
分氣與臟腑功能
- 肺主分氣:肺為「華蓋」,主宣發肅降,直接主導分氣過程。肺氣充足則呼吸均勻,反之則氣短、咳喘。
- 腎為氣之根:腎主納氣,協助肺攝納清氣,使分氣深沉。腎虛者常見呼多吸少、動則氣喘。
- 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:脾胃運化水穀精微,上輸於肺,化生宗氣以推動分氣。脾虛者易見氣弱聲低、呼吸淺表。
分氣失調的病理表現
分氣異常多與外感、內傷相關,常見以下證型:
- 肺氣壅滯:外邪犯肺,分氣受阻,見咳嗽、胸悶。
- 宗氣不足:脾胃虛弱或久病耗氣,分氣無力,致呼吸短促、語聲低微。
- 腎不納氣:分氣浮淺,呼多吸少,伴腰膝酸軟。
總結
分氣為中醫氣機理論的重要環節,涉及呼吸、能量代謝及臟腑協調。其正常運作依賴肺、腎、脾胃等臟腑功能,並與經絡氣血密切相關。透過調理氣機、補益臟腑,可維持分氣通暢,維繫整體健康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