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分骨墊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分骨墊為中醫正骨手法中常用之固定器械,其形制與功能體現中醫「筋骨並重」「動靜結合」之治療理念。

形制與材質

傳統分骨墊多以桑皮紙、棉絮或軟布折疊成長條狀,厚薄適中,質地柔韌。其長度通常依患者前臂長度調整,寬度約與尺橈骨間隙相當,以契合「分骨手法」之需。後世亦發展出以黃柏、當歸等藥材浸泡過的藥墊,兼具固定與活血化瘀之效。

臨床應用

分骨墊主要用於尺橈骨雙骨折之整復後固定。中醫認為,尺橈骨並列如弓弦,骨折後易因骨間膜牽拉而相互靠攏,導致骨位不正。置放分骨墊時,須精準置於兩骨間之骨間膜處,配合夾板加壓固定,使墊體產生橫向撐開之力,維持尺橈骨生理間距,符合「欲合先離」之整復原則。

理論依據

此器械之設計源於中醫對「筋束骨」的認識。《傷科補要》提及:「骨斷必先理筋」,尺橈骨間之骨間膜屬「筋」之範疇,分骨墊能避免骨折端受筋脈攣縮之影響。此外,其軟硬適中之特性,暗合「剛柔相濟」之道,既防止移位,又不過度壓迫脈絡,有利氣血流通。

與現代醫學之呼應

分骨墊之作用機制,近似現代解剖學「骨間膜張力維持」概念。研究顯示,適當分隔尺橈骨可降低旋轉功能障礙風險,此與中醫強調「骨正筋柔」之目標一致,展現傳統手法之科學性。

分骨墊雖為簡樸之器械,然其運用凝聚中醫對人體力學與生理之深刻觀察,至今仍為正骨外固定技術中不可或缺之要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