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分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分法(中醫推拿手法)

分法為中醫推拿手法之一,屬推拿基本手法範疇,主要運用於軟組織調理與經絡疏通。此手法在中醫臨床應用上具有重要地位,其操作形式與治療原理體現了中醫「分筋理絡」的治療思想。

基本定義與操作要領

分法之操作,乃以拇指指腹、掌根或全掌為施力點,由治療部位之中心向兩側作直線或弧形推動。《保生秘要》記載:「⋯後二指由胸至脅分之」,明確描述了此手法由軀幹中央向兩側分推之特點。操作時需注意:

  • 施力均勻,力度以達皮下組織為度
  • 移動速度緩慢而連貫
  • 路線清晰,方向明確

臨床分類與應用

1. 指分法

以雙手拇指並置於治療部位,餘四指輔助固定,雙拇指向相反方向平行分推。常用於:

  • 頭面部:如分推印堂至太陽穴
  • 胸腹部:分推膻中穴至兩脅
  • 背部:沿脊柱兩側分推膀胱經

2. 掌分法

以掌根或全掌貼附體表,向兩側分推。適用於:

  • 腰背部大面積肌群
  • 四肢肌肉豐厚處
  • 腹部臟腑調理

3. 分筋手法

屬分法之特殊應用,專用於筋結、條索狀病變組織之分解。操作時:

  • 以拇指端深按筋結邊緣
  • 沿肌纖維走向緩慢分撥
  • 配合點按、揉法等複合運用

中醫理論基礎

分法之治療機理,根植於中醫基礎理論:

  1. 經絡學說:順經而分可助氣血運行,逆經而分能瀉實祛邪
  2. 氣血理論:分推可疏通氣機,化解局部氣滯血瘀
  3. 筋絡理論:「分筋錯骨」以恢復筋之正常解剖位置
  4. 陰陽平衡:由中向兩側分推,體現「分陰陽」之調理思想

臨床適應症

此手法主要適用於以下病證:

  • 氣滯型胸脅脹痛
  • 經絡閉阻之肢體麻木
  • 筋結型肩頸腰背痛
  • 氣機不暢之脘腹脹滿
  • 小兒推拿中的外感發熱、食積等症

歷史文獻記載

除《保生秘要》外,多部中醫古籍提及分法:

  • 《醫宗金鑒》:「分筋者,分撥其筋也」
  • 《小兒推拿廣意》載有「分陰陽」之法
  • 《推拿三字經》強調「分推胸膈,氣暢血和」

分法作為中醫推拿之基礎手法,其運用需結合患者體質、病位深淺而調整力度與方向,體現中醫「辨證施治」之精髓。歷代醫家在臨床實踐中不斷發展此手法,使其成為中醫外治法體系中不可或缺之組成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