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費友棠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費友棠,字山壽,清代江蘇吳縣醫家,活躍於十九世紀中後期,以擅長針灸急救聞名。其著作《急救應驗良方》與《急救痧證全集》(刊於1883年)集中體現其臨床經驗,尤專注於痧證及急症救治,強調針灸療法之速效性,反映清代溫病學派外治法之發展。
痧證論治特色
費氏所稱「痧證」,屬中醫急症範疇,涵蓋暑痧、絞腸痧等症候,多因穢濁之氣閉阻經絡,或暑濕鬱遏氣機所致。其治療主張「以通為用」,取穴注重陽明經與厥陰經,如合谷、曲池、內關等,配合刺絡放血以泄邪熱。此法承襲《痧脹玉衡》急救傳統,結合江南地區濕熱病機特點,發展出「快針淺刺」手法,強調得氣即止,避免耗傷正氣。
針灸急救體系
《急救痧證全集》詳載「痧症十二經穴法」,按症候分經取穴:
- 熱閉心包:取百會、人中、十宣點刺,佐以井穴放血
- 氣機厥逆:針刺膻中、中脘,配合艾灸神闕
- 經絡瘀阻:於委中、尺澤刺絡,佐以刮痧導邪
費氏尤重「時辰針法」,主張午時瀉火、子時補陽,契合《黃帝內經》營衛流注理論,體現時間醫學思想。
方藥配伍特點
雖以針灸見長,其《急救應驗良方》亦收錄藥方,如:
- 解毒活血湯:金銀花、連翹配伍丹參、赤芍,清熱與化瘀並重
- 辟穢丹:蒼朮、雄黃等製丸,取「芳香辟穢」之意,用於瘴癘之氣
費友棠之學術融合溫病理論與針灸實務,拓展急症外治範疇,對晚清江南急症醫學發展具承先啟後之地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