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肺燥咳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肺燥咳嗽
肺燥咳嗽為中醫病名,屬咳嗽證型之一,主因肺陰虧虛、津液不足,或外感燥邪,耗傷肺津所致。其病機關鍵在於「燥傷肺絡,津枯液涸」,肺失濡潤,宣降失常,故而作咳。
病因病機
- 內傷肺燥:素體陰虛,或久病耗傷肺陰,肺失濡養,虛火內灼,灼津成燥。
- 外感燥邪:秋令燥氣當令,或環境乾燥,燥邪從口鼻而入,直犯肺衛。《癥因脈治》言:「天行燥烈,燥從火化,肺被燥傷則必咳嗽。」燥性乾澀,易傷津液,故見肺絡失潤之象。
臨床表現
- 主症:咳嗽痰少,或痰黏難咯,喉癢聲啞,無痰或痰中帶血絲。
- 兼症:咽喉乾痛,口鼻乾燥,煩渴欲飲,形體消瘦,肌膚枯燥,甚則皮毛焦枯。
- 二便:大便秘結,小便短赤。
- 舌脈:舌質紅少津,苔薄黃而乾;脈細數或虛數,久病則見脈澀無力。
如《不居集》所述:「金受火燥,則氣自亂而咳嗽,嗽則喉乾聲啞,煩渴引飲……形神虛萎。」
證候辨析
肺燥咳嗽需與其他咳嗽證型鑑別:
- 風熱咳嗽:痰黃稠,伴發熱惡風,脈浮數。
- 肺陰虛咳嗽:午後潮熱,盜汗顴紅,舌紅絳無苔。
肺燥咳嗽特徵在於「燥象」明顯,如乾咳無痰、口鼻咽乾,且多與季節或體質相關。
治療原則
以「清燥潤肺,養陰生津」為主,忌用辛溫香燥之品,以免更傷肺陰。
- 代表方劑:
- 清燥救肺湯(《醫門法律》):針對溫燥傷肺,症見頭痛身熱、乾咳無痰者,以桑葉、石膏清宣燥熱,麥冬、阿膠潤肺滋陰。
- 沙參麥冬湯(《溫病條辨》):適於肺胃陰傷,乾咳少痰,舌紅少苔,以北沙參、玉竹養陰益胃。
- 潤肺止嗽方(《不居集》):側重生津潤燥,多用天門冬、知母等滋陰降火。
- 隨證加減:
- 燥熱甚者,加枇杷葉、桑白皮清瀉肺熱。
- 腸燥便秘,加火麻仁、杏仁潤腸通便。
- 痰黏難咯,加瓜蔞仁、浙貝母化痰散結。
古籍論述
- 《金匱翼》強調:「肺燥者,肺虛液少而燥氣乘之也。」指出燥咳與津液耗損的直接關聯。
- 張子和《儒門事親》進一步描述:「燥乘肺者,氣壅不利……皮膚乾燥,大便秘澀。」點明燥邪致氣機壅滯的特點。
肺燥咳嗽之辨治,重在察其燥傷之淺深與陰虛之程度,臨證需結合時令與體質,靈活調方,以復肺之清潤肅降之職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