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肺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肺癰,中醫病名。指肺部發生的癰瘍。

肺癰的臨床表現為發熱、振寒、咳嗽、胸痛、氣急,甚則咳喘不得平卧,吐出腥臭膿性粘痰,或咳吐膿血等。

《金匱要略.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》中記載:「咳而胸滿,振寒,脈數,咽乾不渴,時出濁唾腥臭,久久吐膿如米粥者,為肺癰。」

《醫門法律》卷六中記載:「肺癰由五臟蘊祟之火,與胃中停蓄之熱,上乘乎肺,肺受火熱熏灼,即血為之凝,血凝即痰之裹,遂成小癰。」

肺癰的治療,一般以清肺化痰、解毒排膿為主。可選用《千金》葦莖湯、清金飲、麥冬平肺飲、葶藶大棗瀉肺湯、元參清肺飲等方。

咳吐膿血者,可用排膿散、《金匱》桔梗湯,酌加魚腥草、野蕎麥根等藥。

日久傷及氣陰者,治宜養血益氣,清熱化痰,可用桔梗杏仁煎。《濟生》桔梗湯等。

肺癰與肺膿瘍、肺壞疽等相似。但肺癰多由外感熱邪,或內生痰火所致,以發熱、咳嗽、胸痛、氣急、痰膿為主要表現;肺膿瘍多由肺部感染,或肺結核病變壞死、穿破所致,以發熱、咳嗽、胸痛、膿胸、膿血痰為主要表現;肺壞疽多由肺結核病變壞死、穿破所致,以發熱、咳嗽、胸痛、膿胸、膿血痰、咳血為主要表現。

因此,在臨床上應注意鑑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