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熛漿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熛漿瘡(或稱熛瘡)是一種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疾病,病原體為金黃色葡萄球菌。通常在兒童身上發生,但成人也可能感染。症狀包括皮膚上出現紅色、腫脹、疼痛的膿包,多發於面部、頭部、頸部、手臂和腿部。熛漿瘡可能會引起瘙癢,但通常不會發燒。

治療熛漿瘡的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和局部治療。抗生素可以殺死細菌,局部治療可以緩解症狀。通常在幾週內可以痊癒。

預防熛漿瘡的方法包括保持皮膚清潔和乾燥,避免接觸感染者或被感染物品,傷口要注意清潔和乾燥,如果出現熛漿瘡症狀要立即就醫。

如果患有熛漿瘡,應按照醫生的指示使用藥物,不要自行停藥,以免復發。熛漿瘡通常在幾週內能夠痊癒,如果有任何問題,應諮詢醫生意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