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肺心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肺心痛
肺心痛為中醫古籍所載「厥心痛」之一類,屬心繫疾患,其特徵為心痛牽連胸膺,發作與姿勢變動相關。《靈樞·厥病》明確描述:「厥心痛,臥若徒居,心痛間,動作痛益甚,色不變,肺心痛也。」意指患者靜臥或日常起居時心痛偶發,然動作後疼痛加劇,面色卻無明顯變化,此為肺心痛之典型表現。
病因病機
肺心痛之成因,與肺氣鬱閉、胸陽不振密切相關。中醫認為「肺主氣,心主血」,氣為血之帥,若肺氣壅滯或宣降失司,可致胸中氣機窒塞,進而影響心脈運行。此證多因外感寒邪、痰濁內阻,或情志抑鬱,導致肺氣失宣,心脈瘀阻,發為胸膺與心前區併痛。
證候特點
- 疼痛範圍:心痛橫貫胸膈,牽連整個胸膺部,與單純心前區刺痛不同。《醫宗金鑑》稱:「岐骨陷處痛,名心痛;橫滿連胸,名肺心痛。」指出其疼痛範圍擴散至胸廓。
- 動靜差異:靜息時痛感減輕,活動或變換姿勢後痛勢加劇,此因動作耗氣,加重氣滯血瘀。
- 兼症:或見胸悶氣短、咳嗽痰多,舌質暗或有瘀斑,脈多沉弦或澀滯,反映氣滯血瘀之象。
與相關證候鑑別
- 厥心痛:為肺心痛之上位概念,泛指內臟氣機逆亂所致之心痛,包含腎心痛、胃心痛等,肺心痛特指肺氣失調誘發者。
- 胸痹:雖同屬胸膺疼痛,但胸痹以痰瘀阻絡為主,痛勢多呈窒悶感;肺心痛則側重肺氣鬱閉與動作誘發之特異性。
傳統論治方向
歷代醫家主張從肺論治,以宣肺通陽、活血行氣為法。方藥如:
- 枳實薤白桂枝湯:通陽散結,針對痰氣交阻之胸滿痛。
- 血府逐瘀湯:化裁運用,治氣滯血瘀之胸痛連心。
針灸可取膻中、肺俞、內關等穴,調暢上焦氣機。
肺心痛之論述,體現中醫「整體觀」與「臟腑相關」理論,強調肺心氣血交互影響,為臨床辨治心繫疾病提供獨特視角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