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肺邪脅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肺邪脅痛
證名:肺邪脅痛,指因肺臟受邪氣侵擾而引發的脅肋疼痛之證,首見於《癥因脈治·脅痛論》。其病因多與外感寒邪、內停水飲,或邪熱灼肺、損傷肺絡有關。肺主氣,司呼吸,其經脈布於胸脅,故肺受邪擾,氣機不暢,可致脅肋刺痛,甚則咳嗽引痛。
病因病機:
- 寒邪襲肺:外感風寒之邪,肺氣失宣,水飲內停,阻滯胸脅氣機,經絡不通而痛。
- 邪熱灼肺:熱邪壅肺,灼傷肺絡,或痰熱內蘊,氣血瘀滯,發為脅痛。
臨床表現:
- 主證:惡寒發熱,咳嗽氣喘,痰多,脅肋刺痛,或咳嗽時牽引脅痛。
- 寒證:咳吐稀薄痰涎,痰沫清稀,脈象弦緊,舌苔白滑。
- 熱證:咯痰黃稠腥臭,面赤煩渴,脈象數而有力,舌紅苔黃。
治法與方藥:
-
寒邪束肺,水飲內停:
- 治法:散寒蠲飲,宣肺止咳。
- 方藥:小青龍湯(麻黃、桂枝、細辛、乾薑、五味子等),溫化寒飲,解表散邪。
-
邪熱壅肺,肺絡受損:
- 治法:清肺瀉熱,化痰通絡。
- 方藥:
- 瀉青各半湯(黃芩、梔子、桑白皮等),清肝肺之熱。
- 瀉白散加味(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甘草等),佐以瓜蔞、貝母化痰散結。
- 針刺:可刺少商穴出血,以瀉肺熱。
相關證候鑑別:
- 感冒脅痛:多因外感風寒,肺衛失和,兼見頭痛鼻塞,治宜解表疏邪。
- 停飲脅痛:因水飲停聚胸脅,咳唾引痛,脈沉弦,治宜逐飲利水,如十棗湯之類。
肺邪脅痛之辨證,須分寒熱虛實,結合整體脈證,方能準確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