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肺為華蓋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肺為華蓋

在中醫理論中,「肺為華蓋」是一個重要的生理學概念,用以描述肺臟在人體中的特殊地位與功能。「華蓋」原指古代帝王車駕上的傘蓋,象徵尊貴與庇護。中醫藉此比喻肺臟位於五臟六腑的最高處,如同傘蓋般覆蓋並保護其他臟腑,故稱「肺為華蓋」。

肺的解剖位置與「華蓋」之喻

肺居胸中,上連氣道,下覆心、肝、脾等臟腑,其解剖位置最高,正如《靈樞·九針論》所言:「肺者,五臟六腑之蓋也。」《素問·痿論》進一步闡述:「肺者,臟之長也,為心之蓋。」唐代醫家王冰註解:「位高而布葉於胸中,是故為臟之長,心之蓋。」此皆強調肺臟的覆蓋性與統領作用。

肺的生理功能與「華蓋」特性

  1. 主氣司呼吸
    肺為「氣之本」,主宰一身之氣的生成與運行。通過呼吸,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氣,呼出體內的濁氣,維持氣機升降出入的平衡。其位置最高,便於與外界直接交換氣體,體現「華蓋」溝通內外的特性。
  2. 宣發肅降,調暢氣機
    肺的宣發功能將衛氣、津液布散至體表,肅降功能則推動氣與津液下行,滋養他臟。此機制猶如華蓋之開合,既能向上宣散,又能向下護佑,協調全身氣血津液的輸布。
  3. 通調水道,為水之上源
    肺參與水液代謝,通過宣降作用將水液輸送至腎與膀胱。若肺氣失宣,可致水液停聚,形成痰飲或水腫,反映「華蓋」失職對下焦的影響。
  4. 朝百脈,主治節
    肺助心行血,全身血脈均需通過肺氣的推動與調節。此功能彰顯肺作為「臟之長」的地位,如同華蓋庇蔭四方,確保氣血通達無阻。

「華蓋」與其他臟腑的關係

肺與心同居上焦,心為君主,肺如輔相,二者共主氣血運行。此外,肺金生腎水,其肅降功能有助腎的納氣;肺與大腸相表裡,肺氣降則大腸傳導正常。這些聯繫均體現肺臟「覆蓋諸臟」的整體協調作用。

綜上所述,「肺為華蓋」不僅描述其解剖位置,更概括了肺在中醫藏象學中的核心功能——保護臟腑、調節氣機、統領一身之氣。此概念深刻反映中醫「天人相應」的整體觀,將肺視為人體與外界溝通、內部平衡的重要樞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