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肺損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肺損
病名:肺損為五臟虛損之一,又稱「損肺」,屬中醫虛損病證範疇。其病機主要因肺氣虛弱,衛外不固,或久病耗傷肺陰肺陽,導致肺臟功能受損,進而影響皮毛、呼吸及氣機宣降。
證候表現:
肺損的典型症狀為「皮聚毛落,毛槁皮焦」,即皮膚鬆弛無澤、毛髮枯槁脫落,此因「肺主皮毛」,肺氣虛衰則不能濡養皮毛。其他常見表現包括:
- 氣虛證:呼吸短促、聲低懶言、易感外邪。
- 陰虛證:乾咳少痰、咽燥口乾、潮熱盜汗。
- 陽虛證:畏寒肢冷、咳喘痰稀、面白神疲。
病因病機:
- 外感傷肺:反覆外邪侵襲(如風寒、風熱),久咳耗氣,致肺衛不固。
- 內傷虛損:勞倦過度、久病體虛,或他臟病變(如脾虛土不生金)累及於肺。
- 情志所傷:憂悲過度,耗傷肺氣,如《靈樞》云:「憂愁者,氣閉塞而不行。」
治療方藥:
中醫治肺損以「補肺益氣、固表潤燥」為大法,依證型選方:
- 氣虛為主:
- 四君子湯(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)益氣健脾,培土生金。
- 保元湯(黃耆、人參、甘草、肉桂)溫補肺脾,適用於氣虛兼陽弱者。
- 陰虛為主:
- 沙參麥冬湯養陰潤肺,或百合固金湯滋陰清熱。
- 陽虛為主:
- 甘草乾薑湯溫肺復氣,或補肺湯(人參、黃耆、熟地、五味子)益氣溫陽。
古籍論述:
- 《難經·十四難》指出:「一損損於皮毛,皮聚而毛落」,強調肺損初起於表虛。
- 《雜病源流犀燭》提出:「損肺傷氣,毛槁皮焦,急宜養氣」,主張從補氣著手。
- 《類證治裁》則以保元湯溫補肺脾,針對氣陽兩虛之證。
相關概念:
肺損與「肺痿」「肺癆」有別:
- 肺痿多因久咳傷津,肺葉枯萎,以咳吐濁唾涎沫為主。
- 肺癆屬癆蟲侵肺,具傳染性,常見陰虛火旺之象。
肺損則屬廣義虛損,病機更重氣血陰陽之整體虧虛。
此病證需結合四診辨明虛實寒熱,方能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