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肺實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肺實證
肺實證為中醫病證名,指肺臟受邪氣壅盛所表現之實性證候。其成因多由外邪侵襲,或內生痰熱壅滯,導致肺氣宣降失常,臨床以喘促、胸悶、咳嗽痰稠等為主要表現。
病因病機
- 外邪犯肺:風寒、風熱之邪侵襲肺衛,鬱而化熱,灼津成痰,痰熱壅肺。
- 痰熱內蘊:飲食不節,痰濕內生,鬱久化熱,或情志失調,氣鬱化火,上灼肺金。
- 氣機壅滯:肺氣失宣,氣鬱化火,或久病瘀血阻絡,氣血壅塞於肺。
臨床表現
肺實證之主要症狀包括:
- 呼吸系統症狀:喘促氣急、咳嗽聲重、痰黃稠黏,甚則咳吐膿血腥臭(如肺癰)。
- 胸膈症狀:胸悶脹滿,或胸痛掣引肩背,如《脈經》所載:「肺實也,苦少氣,胸中滿彭彭,與肩相引。」
- 咽喉症狀:咽喉腫痛(喉痺)、乾燥灼熱(喉癬),或見聲音嘶啞。
- 其他兼症:或見身熱汗出、面赤煩渴,嚴重者可見咯血、上消(多飲多尿)等火熱上炎之象。
證候分類
肺實證可細分為以下類型:
- 肺熱壅盛:以咳喘痰黃、身熱煩渴為主,舌紅苔黃,脈滑數。
- 痰熱阻肺:痰多稠黏,胸悶氣促,甚則喉中痰鳴,苔黃膩,脈濡滑。
- 肺氣壅滯:胸脹滿悶,呼吸不暢,咳嗽氣逆,脈弦實。
- 瘀熱傷肺:見於肺癰或咳血,痰中帶血,胸痛如刺,舌暗紅或有瘀斑。
治療原則
肺實證治宜清瀉肺熱、化痰降氣,依證型選方:
- 肺熱盛者:可用瀉白散(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甘草等)清瀉肺火。
- 痰熱壅肺:選用清金化痰湯(黃芩、梔子、貝母等)化痰泄熱。
- 肺氣上逆:以葶藶大棗瀉肺湯瀉肺平喘,或蘇子降氣湯降氣化痰。
- 肺癰成膿:方用千金葦莖湯清熱排膿,化瘀解毒。
古籍論述
- 《脈經》提及:「肺實……病苦肺脹,汗出若露,上氣喘逆,咽中塞如欲嘔狀。」
- 《本草經疏》歸納肺實八證:「喘急屬肺熱上逆,肺癰屬熱極,吐膿血屬火實熱甚。」
肺實證需與肺虛證鑑別,後者多見氣短聲低、痰稀色白,治療以補益為主。相關證候如肺實熱證、痰熱壅肺證等,可互參辨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