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肺實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肺實嗽

證名:肺實嗽為中醫病證名,指因外邪侵襲或內生痰熱,導致肺氣壅塞、宣降失常而引發的咳嗽。此證屬實證範疇,多見於新病,其特點為咳嗽聲重有力,痰液黏稠,色黃或白而量多,並可伴隨胸悶、氣促等症狀。

病因病機
肺實嗽的成因主要與外感六淫(如風寒、風熱)或內生痰熱有關。外邪犯肺,肺氣壅滯,宣發肅降失司,氣逆而咳;若痰熱內蘊,灼津成痰,痰阻氣道,亦致咳嗽。其病位在肺,病性屬實,與肺虛咳嗽有別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咳嗽聲重,痰多黏稠,色黃或白。
  • 胸悶氣促,甚則喘鳴。
  • 或見發熱、口渴、舌紅苔黃膩、脈洪數或滑實。

治法與方藥
肺實嗽的治療以宣肺化痰、瀉肺平喘為主,常用方藥如下:

  1. 桑皮桔梗湯(《萬病回春》):桑白皮、桔梗、杏仁、枳殼、蘇葉等,適用於肺氣壅滯、咳嗽痰多者。
  2. 葶藶桑白皮湯(《松崖醫徑》):葶藶子、桑白皮為主,瀉肺行水,適用於痰熱壅肺、喘咳氣逆者。
  3. 若屬風熱犯肺,可加用銀翹散加減;若痰熱明顯,可合用清金化痰湯。

相關條目

  • 咳嗽:肺實嗽屬咳嗽的一種,與肺虛嗽、痰飲咳嗽等需鑑別。
  • 新咳:肺實嗽多為新病,與久咳(慢性咳嗽)不同。
  • 肺實咳嗽:與肺虛咳嗽相對,強調實證病機。

肺實嗽的辨證需結合脈象(如寸脈洪大有力)、舌苔及痰色等,以區分寒熱虛實,從而對證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