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肺實熱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肺實熱證

肺實熱證為中醫病證名,指肺經邪熱熾盛所表現的實熱證候。此證多因外感風熱之邪入裡化熱,或內生火熱壅滯於肺,導致肺氣宣降失常,熱邪灼傷肺絡所致。

主要臨床表現

  • 肺氣上逆:咳嗽氣喘,呼吸急促,甚則鼻翼煽動。
  • 熱盛傷津:咽喉腫痛,口乾欲飲,痰黃黏稠,或咳吐膿血。
  • 熱蒸肌表:汗出較多,或見身熱面赤。
  • 肺絡受阻:胸悶脹滿,咽中如有物阻塞,甚則嘔逆。

病因病機
肺主氣司呼吸,為嬌臟,易受邪侵。外感風熱或燥邪入裡,蘊結化火;或情志化火、飲食辛辣,火熱內生,上灼於肺,使肺失清肅,氣機壅滯,津液受灼成痰,痰熱互結,發為肺實熱證。

經典論述
《備急千金要方·卷十七》記載:「病苦肺脹,汗出若露,上氣喘逆,咽中塞,如欲嘔狀,名曰肺實熱也。」指出此證以肺氣壅滯、熱邪迫津外泄為特徵。

治療原則
瀉肺清熱、化痰止咳為主,常用方劑包括:

  1. 地骨皮湯:清瀉肺熱,適用於肺熱陰傷之咳喘。
  2. 清肺湯(《醫宗金鑒》):清肺瀉火,主治肺熱痰壅,咳吐黃痰。
  3. 瀉白散(《小兒藥證直訣》):瀉肺清熱,平喘止咳,針對肺熱咳喘、皮膚蒸熱。

配伍用藥

  • 清肺熱:桑白皮、黃芩、石膏。
  • 化痰止咳:杏仁、瓜蔞、浙貝母。
  • 涼血解毒:地骨皮、牡丹皮。
  • 生津潤燥:麥冬、天花粉。

相關鑑別

  • 肺陰虛證:雖有咳嗽,但以乾咳少痰、潮熱盜汗為主,屬虛熱。
  • 風熱犯肺證:多見於外感初期,發熱惡風,咽痛,舌苔薄黃,病位較淺。

肺實熱證屬實證、熱證,臨床須辨明熱邪輕重及兼夾病機,靈活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