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肺腎相生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肺腎相生詳述
在中醫理論中,肺與腎的關係稱為「肺腎相生」,又稱「金水相生」。此理論源自五行學說,肺屬金,腎屬水,金能生水,故二者為母子關係。肺主氣司呼吸,腎主水納氣,兩者在生理上相互依存,病理上亦相互影響,形成緊密的生理與病理聯繫。
生理關係:肺腎協調,金水互濟
- 氣機升降相輔
肺主宣發肅降,調節一身之氣;腎為氣之根,主納氣,使呼吸深沉。肺氣肅降,助腎攝納;腎氣充足,則肺氣得固。二者共同維持呼吸的深淺與節律。 - 水液代謝共調
肺為「水之上源」,通調水道,將水液下輸於腎;腎為「水之下源」,主司水液蒸騰氣化。肺氣宣降正常,則腎能開闔有度;腎陽充足,則肺得溫煦而水液布散無阻。 - 陰液互滋
肺陰與腎陰相互資生。肺陰充足,可下滋腎水;腎陰為一身陰液之本,上潤肺燥,此即「金水相生」之核心。
病理影響:母子同病,虛損相傳
- 母病及子(肺虛累腎)
肺氣久虛,肅降無力,可致腎失攝納,出現呼多吸少、動則氣喘等「腎不納氣」之證;肺陰虧耗,亦可下灼腎陰,導致潮熱盜汗、腰膝痠軟等陰虛之候。 - 子病犯母(腎虛及肺)
腎陽不足,氣化失職,水泛為痰,上逆射肺,可致咳喘痰多(「寒飲射肺」);腎陰虧虛,虛火上炎,灼傷肺絡,則見乾咳少痰、痰中帶血等「肺腎陰虛」之證。
臨床體現與證型
- 肺腎氣虛:久咳氣短、小便失禁、遺尿。
- 肺腎陰虛:咽乾口燥、骨蒸潮熱、舌紅少苔。
- 腎不納氣:呼多吸少、喘息急促、動則加劇。
此理論不僅闡明肺腎的互動機制,更指導臨床辨治,如補肺益腎(參蛤散)、滋腎潤肺(百合固金湯)等治法,皆體現「金水相生」之奧義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