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肺腎同治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肺腎同治
肺腎同治,又稱金水相生,屬中醫治法之一,指同時調理肺陰與腎陰虛損的治療策略。此治法基於中醫「五行相生」理論,肺屬金,腎屬水,金能生水,而腎陰為一身陰液之本,肺陰依賴腎陰上承濡養,兩者互為母子關係。透過滋養肺腎之陰,既可補母(腎)以實子(肺),亦能通過潤肺以助腎陰充盈,達到「子壯母安」之效。
理論基礎
- 肺腎陰液互滋:
肺主氣司呼吸,腎主納氣藏精。肺陰充足則清肅下行,助腎陰化生;腎陰上滋則肺得濡潤,呼吸深長。若肺陰虧虛,久咳耗氣,可下汲腎陰;反之,腎陰不足,虛火上炎,亦灼傷肺絡,形成「肺腎陰虛」之病理循環。 - 經絡聯繫:
足少陰腎經「入肺中」,肺腎經氣相通,故腎陰可通過經絡上濟於肺,而肺氣肅降亦能助腎納氣。
臨床表現
肺腎陰虛常見以下證候:
- 肺系症狀:乾咳少痰、痰中帶血、咽乾音啞。
- 腎系症狀:腰膝酸軟、遺精早泄、眩暈耳鳴。
- 全身陰虛內熱:潮熱盜汗、五心煩熱、形瘦顴紅、舌紅少苔、脈細數。
常用方藥
治則以滋陰潤肺、補腎填精為主,常用藥物分兩類:
- 潤肺養陰:
- 沙參、麥冬、玉竹:清肺潤燥,生津止渴。
- 百合、天冬:滋肺陰兼清虛火。
- 補腎填精:
- 生地黃、熟地黃:滋腎陰而養血。
- 女貞子、旱蓮草(二至丸):補肝腎陰,涼血止血。
- 龜板、枸杞子:滋陰潛陽,益精養肝。
經典方劑如百合固金湯(《慎齋遺書》),結合百合、生地、熟地等,標本兼顧,尤適於咳血陰虛者;麥味地黃丸(《醫級》),即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加麥冬、五味子,強化肺腎同補之效。
與相關治法的區別
- 肺腎相生:強調生理上肺腎陰液互資的關係,而肺腎同治為對應的治療手段。
- 滋水涵木:專注於腎陰與肝陰的調理,與肺腎同治的臟腑側重不同。
此治法廣泛應用於肺結核、慢性支氣管炎、更年期症候群等屬肺腎陰虛者,體現中醫「整體調攝」與「臟腑相關」的核心思想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