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肺疝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肺疝
肺疝為中醫病名,指因風寒之邪侵襲肺臟,導致氣機阻滯、胸膈牽痛的一類病症。其名首見於《素問·大奇論》:「肺脈沈搏為肺疝。」王冰註解云:「心疝、肺疝,皆寒搏於臟故也。」指出此病多因寒邪內犯,與臟氣相搏而成。
病因病機
肺疝多因患者素體虛弱,肺氣不足,復感風寒外邪。寒性收引,易凝滯氣血,致使肺氣宣降失常,經脈拘急,故見胸膈疼痛、呼吸不暢等症。此外,若久病傷陽,或痰飲內停,亦可能加重肺氣鬱閉,形成疝痛。
臨床表現
主要症狀包括:
- 呼吸異常:鼻息氣粗,呼吸短促,甚則喘悶。
- 胸膈疼痛:胸膈阻塞感,疼痛時作,或牽引肩背。
- 寒象明顯:或伴畏寒、咳嗽痰白、脈沉緊等寒邪客肺之徵。
治法與方藥
治療以「辛散苦降」為原則,重在散寒宣肺、理氣止痛。常用方劑如:
- 小青龍湯:適用於風寒外束、內有水飲者,可溫肺化飲、解表散寒。
- 枳實薤白桂枝湯:若兼胸陽不振、氣滯痰阻,可通陽散結、行氣祛痰。
- 三拗湯:風寒襲肺致咳喘明顯者,宜宣肺散寒、降逆平喘。
若寒邪化熱,或痰鬱化火,可酌加黃芩、桑白皮等清泄肺熱之品;氣虛者配伍黃耆、黨參以補益肺氣。
與其他病症鑑別
肺疝與「胸痹」「喘證」有相似之處,然胸痹多屬心脈瘀阻,以心胸刺痛為主;喘證則以呼吸困難為要,未必兼見疝痛。肺疝特異性在於風寒搏肺、氣機逆亂所致的胸膈牽痛,需結合脈證細辨。
此病反映了中醫「寒主收引」「肺主氣司呼吸」的理論特色,臨床須審證求因,隨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