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肺氣實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肺氣實
肺氣實為中醫證候名,指肺經邪氣壅盛、氣機鬱滯的病理狀態,首見於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九,與「肺氣盛」概念相通。此證多因外邪犯肺、痰濁內阻,或情志失調、氣機上逆所致,臨床以呼吸急促、胸悶脹滿為主要表現。
病因病機
- 外邪侵襲:風寒、風熱或燥邪犯肺,肺失宣降,氣機壅滯。
- 痰濁阻肺:脾虛生濕,聚濕成痰,痰濁停聚於肺,阻礙氣機。
- 情志失調:憂思悲怒過度,氣鬱化火,上逆犯肺。
- 飲食不節:過食辛辣厚味,釀生內熱,熱邪燔灼肺金。
臨床表現
- 主證:喘促氣粗、胸悶脹滿,甚則「胸盈仰息」(《靈樞·本神》),呼吸時需仰首以助氣道通暢。
- 兼證:咳嗽痰多、痰色黃稠或白黏,或伴發熱、鼻翼煽動、舌紅苔膩、脈滑數或弦緊。
辨證要點
肺氣實與肺氣虛相對,後者以氣短乏力、聲低懶言為特徵;而肺氣實屬實證,特徵為氣機壅滯、邪盛有餘。需進一步區分寒熱屬性:
- 寒實:痰白清稀、畏寒、苔白滑。
- 熱實:痰黃黏稠、面赤口渴、舌紅苔黃。
相關典籍論述
- 《靈樞·本神》指出:「肺氣虛則鼻塞不利,少氣;實則喘喝,胸盈仰息。」強調肺實證以氣逆喘滿為核心。
- 《聖濟總錄》進一步闡述肺實證的治療方向,主張瀉肺降氣、化痰通絡。
治法與方藥
中醫治療肺氣實以「瀉肺降逆」為原則,依證型選方:
- 痰熱壅肺:用麻杏石甘湯清熱宣肺,或清金化痰湯瀉火化痰。
- 寒痰阻肺:選小青龍湯溫肺化飲,或三子養親湯降氣消痰。
- 氣鬱化火:以瀉白散合黛蛤散清肝瀉肺。
肺氣實之證需注重氣機調暢,後期可佐以健脾益氣,防痰濕再生。歷代醫家亦強調針灸配合,如取肺俞、膻中、尺澤等穴以宣通肺氣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