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肺脾氣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肺脾氣虛,病證名。指肺氣與脾氣俱虛的證候。

肺脾氣虛的病因,主要有先天不足、後天失調兩方面。先天不足,多由於父母遺傳,或胎兒在母體內受孕不良,或出生後營養不良,導致肺脾氣虛。後天失調,多由於飲食不節、勞倦過度、久病不愈等,損傷肺脾,導致肺脾氣虛。

肺脾氣虛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氣短乏力、食少腹脹、大便溏薄、痰多咳嗽、面色萎黃、神疲倦怠等。

肺脾氣虛的治療,以補益肺脾為主。常用方藥有參苓白朮散、四君子湯、補中益氣湯等。

肺脾氣虛的預防,應注意以下幾點:

  1. 飲食要清淡,不宜過食肥甘厚膩、生冷寒涼之物。
  2. 勞逸要適度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3.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戒菸戒酒。
  4.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。

肺脾氣虛是中醫常見的病證,臨床表現多種多樣,治療方法也因人而異。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,以免延誤病情。

以下是《醫宗金鑒·雜病心法要訣》中關於肺脾氣虛的論述:

肺脾氣虛,其人面色萎黃,精神倦怠,飲食減少,大便溏薄,痰多咳嗽,或喘促氣短,或胸悶不舒,或四肢無力,或腰膝酸軟,或頭暈目眩,或耳鳴耳聾,或舌淡苔白,或脈虛弱無力。治宜補益肺脾,健運脾胃。方用參苓白朮散、四君子湯、補中益氣湯等。

肺脾氣虛是一種常見的病證,臨床表現多種多樣,治療方法也因人而異。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