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肺癆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肺癆

肺癆,又稱「肺勞」,屬中醫虛勞、勞瘵範疇,為一種以咳嗽、氣喘、消瘦及虛熱為主要表現的慢性消耗性疾病。《慎柔五書》卷四記載:「肺癆熱,瘦損,有蟲在肺,令人欬逆氣喘。」指出其病機與肺中伏熱、陰精耗損及蟲蝕肺絡相關,症狀多見久咳不止、痰中帶血、潮熱盜汗、形體消瘦等,與現代醫學之肺結核病相似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肺癆成因多端,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:

  1. 正氣虛弱:稟賦不足、久病體虛或勞倦過度,導致肺脾腎三臟虧損,正氣不固,易受外邪侵襲。
  2. 癆蟲侵肺:癆蟲(又稱「瘵蟲」)乘虛而入,蝕傷肺絡,耗損陰液,引發咳血、潮熱等症。
  3. 陰虛火旺:肺腎陰虛,虛火內灼,津液虧耗,故見乾咳少痰、顴紅盜汗。
  4. 氣血兩虧:久病不癒,精血虧損,氣無所依附,致氣短乏力、形銷骨立。

證型與治法

肺癆臨床常見以下證型,治法以滋陰降火、補肺益腎、殺蟲止咳為主:

  1. 肺陰虧虛

    • 症狀:乾咳少痰,痰中帶血,口燥咽乾,午後低熱。
    • 方藥:月華丸加減,滋陰潤肺,清熱止咳。
  2. 陰虛火旺

    • 症狀:咳嗆氣急,痰黃稠或咯血,骨蒸潮熱,盜汗顴紅。
    • 方藥:秦艽鱉甲散合百合固金湯,滋陰清熱,涼血止血。
  3. 氣陰兩虛

    • 症狀:咳嗽無力,氣短聲低,自汗畏風,神疲食少。
    • 方藥:保真湯加減,益氣養陰,補肺健脾。
  4. 陰陽兩虛

    • 症狀:咳逆喘息,形寒肢冷,面浮肢腫,大便溏薄。
    • 方藥:補天大造丸,溫補脾腎,填精固本。

古籍論述

歷代醫家對肺癆多有闡發,如《醫學正傳》云:「癆瘵主乎陰虛,痰與血病。」強調陰虛為本,痰瘀為標;《丹溪心法》則提出「癆瘵之疾,非止一端」,主張分證論治。此外,《慎柔五書》提及「五膈下氣丸」等方,用於調理氣機、化痰止咳,反映古代對肺癆兼夾痰氣鬱滯的治療思路。

肺癆病程纏綿,中醫強調「補虛培元」與「抗癆殺蟲」並重,結合飲食調養與靜息,以扶正祛邪。相關內容可進一步參閱「肺勞」、「虛勞」、「勞瘵」等條目,深化對其病理與療法的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