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肺勞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肺勞

肺勞為中醫病名,屬虛勞範疇,因勞損過度、形寒飲冷或正氣虧虛,導致肺臟功能受損所致。其病機多與肺氣耗傷、陰液虧耗,或兼夾痰瘀有關,臨床以呼吸異常、咳喘及全身虛損表現為主。

病因病機

  1. 勞損傷肺:久病體虛、過度勞累,耗傷肺氣與肺陰,致肺失宣降。
  2. 外邪內侵:形寒飲冷,逆秋令燥金之氣,寒邪客肺,久則化熱傷陰。
  3. 情志失調:憂悲過度,氣機鬱滯,影響肺之肅降功能。
  4. 痰瘀互結:肺氣虛弱,津液不布,聚而生痰;久病入絡,瘀血內停,加重病情。

臨床表現

肺勞之證,虛實夾雜,常見以下症狀:

  • 肺氣虛損:短氣乏力、聲低懶言、面浮腫。
  • 肺陰不足:乾咳少痰、咽喉乾痛、咯唾稠粘或帶血絲。
  • 痰熱壅肺:咳嗽呀呷、胸中結滯、唾膿血。
  • 陰陽兩虛:寒熱時作、形體消瘦、飲食減退。
  • 鼻竅失養:鼻不聞香臭,因肺開竅於鼻,肺虛則竅失所榮。

證型與治法

  1. 肺氣虛弱證

    • 主證:氣短喘促、自汗畏風、易感外邪。
    • 治法:補益肺氣,方用補氣黃芪湯(黃芪、人參、五味子等)。
  2. 肺陰虧虛證

    • 主證:乾咳無痰、顴紅盜汗、舌紅少苔。
    • 治法:滋陰潤肺,方用百合固金湯(百合、生地、麥冬等)。
  3. 痰瘀阻肺證

    • 主證:咳唾膿血、胸悶刺痛、舌暗有瘀斑。
    • 治法:化痰祛瘀,方用桑白皮散(桑白皮、杏仁、桃仁等)。
  4. 肺脾兩虛證

    • 主證:咳喘兼食少便溏、肌肉消瘦。
    • 治法:培土生金,方用參苓白朮散加減。

古籍選方

  • 《聖濟總錄》:強調益氣補肺,推薦人參丸(人參、茯苓、貝母)。
  • 《太平聖惠方》:治肺勞久咳,用桔梗散(桔梗、知母、柴胡)或鱉甲圓(鱉甲、烏梅)以養陰清熱。

肺勞屬慢性虛損,與西醫之肺結核、慢性支氣管炎等病有相似之處,然中醫辨證更重整體調理,需分虛實標本,隨證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