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肺金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肺金

1. 中醫臟象學說中的肺金
在中醫理論中,肺金是肺臟的五行屬性歸類。五行學說將人體五臟(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)與五行(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)相配屬,肺對應,故稱「肺金」。此概念源自《黃帝內經》,如《素問·氣交變大論》提到:「歲火太過,炎暑流行,肺金受邪。」意指當自然界火氣過盛時,易損傷屬金的肺臟。

肺金的特性與五行中「金」的收斂、肅降特性相符:

  • 主氣司呼吸:肺主一身之氣,統籌呼吸功能,與金性的清肅相應。
  • 通調水道:肺為「水之上源」,通過宣發肅降調節水液代謝,猶如金屬的流通與凝練。
  • 外合皮毛:肺金之氣充盈則皮毛緻密,防禦外邪,類似金屬的堅固性。
  • 與大腸相表裡:肺與大腸通過經絡互聯,肺氣不降可能導致大腸傳導失常,反映金系的關聯性。

2. 小兒推拿中的「肺金」穴位
肺金亦為小兒推拿特定穴位,見於《小兒推拿秘旨》,又稱肺經,位於無名指末節羅紋面。操作時分補瀉兩法:

  • 補肺金:旋推無名指羅紋面,能益肺氣,治虛咳、氣短。
  • 瀉肺金:直推向指尖方向,可宣肺清熱,緩解實咳、痰熱。
    此穴常與其他穴位配伍,如「清肺金」結合「推六腑」以增強清熱效果。

3. 肺金與其他臟腑的五行關係

  • 火剋金:心火過旺(如長期焦慮)可能灼傷肺陰,導致乾咳、咽燥。
  • 土生金:脾土虛弱時,氣血生化不足,易致肺氣虛(如反覆感冒)。
  • 金生水:肺金肅降有助腎水充盈,若肺陰虧虛,可能連帶腎陰不足(如潮熱、盜汗)。

4. 肺金的病理表現

  • 肺金過盛:多見燥邪犯肺,症見乾咳無痰、鼻衄、便秘。
  • 肺金不足:常見氣虛(聲低、畏風)或陰虛(咽乾、午後顴紅)。
    臨床調理注重「培土生金」(健脾益肺)、「滋水潤金」(養腎陰以潤肺)等治法,方如生脈散(補肺氣)、百合固金湯(養肺陰)。

肺金的概念貫穿中醫生理、病理與治療,體現五行學說在臨床的靈活運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