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肺堅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肺堅
在中醫理論中,「肺堅」指肺臟質地堅實、功能穩固的生理狀態,為肺氣充沛、衛外得固的表現。《靈樞·本臟》言:「肺堅則不病咳上氣」,意指肺臟若保持堅實之性,可抵禦外邪侵襲,避免咳嗽、氣逆等上呼吸道病證。此概念與中醫藏象學說密切相關,強調臟腑形質與功能的統一性。
肺堅的生理基礎
- 肺主氣司呼吸
肺為「華蓋」,主宣發肅降,其堅實與否直接影響氣機調暢。肺氣充足則呼吸均勻,腠理密固,外邪難犯;反之,肺虛則易感風寒,引發咳喘。 - 肺為嬌臟
雖肺性喜潤惡燥,但需「堅」而不脆,方能平衡津液輸布與衛陽固護。肺堅者,津液得布,皮毛潤澤,呼吸道濡潤而不燥。 - 與五臟關聯
肺屬金,與脾土(母臟)、腎水(子臟)相生相制。脾氣健運則肺得穀氣充養;腎氣攝納則肺氣降而不逆。肺堅之態,需他臟協調以維持。
肺堅與病證的關係
《黃帝內經》提出「形氣相失」為病之由,肺若失堅,可致以下病理變化:
- 肺虛不固:質地鬆軟,衛外不密,易受六淫所傷,表現為反覆感冒、鼻塞流涕。
- 肺燥失潤:堅而不潤,則乾咳少痰,咽乾音啞,甚則絡傷咯血。
- 痰瘀阻肺:久病肺弱,痰濁瘀血內結,反致「實邪踞堅」,見胸悶咳痰黏稠。
調養肺堅的要點
中醫重視「治未病」,維持肺堅需注重:
- 宣降得宜:通過呼吸導引(如六字訣「呬」字訣)助肺氣宣肅。
- 滋養肺陰:適食百合、麥冬等甘潤之品,避免辛辣耗傷肺津。
- 避邪護表:風寒當令時節,保暖以護衛陽,減少外邪犯肺之機。
肺堅之論,體現中醫「形神合一」的整體觀,不僅關注臟腑形態,更強調功能與環境的動態平衡。歷代醫家如張仲景治咳喘注重「溫肺固表」,李東垣補脾以益肺氣,皆暗合「堅肺」之理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