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肺極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肺極
肺極為中醫病名,屬「虛損」範疇,亦為「六極」之一。六極指臟腑虛損至極所表現的六類重症,首見於《諸病源候論》,包含氣極、血極、筋極、骨極、肌極與肺極。肺極主因肺臟精氣耗竭,功能嚴重衰退,多由久病勞損、正氣不足,或外邪內傷所致。
病因病機
肺主氣,司呼吸,朝百脈,通調水道。肺極之證,多因長期咳嗽、喘促、肺癆等疾,耗傷肺陰肺陽;或情志鬱結,氣機不暢;或脾腎虧虛,母病及子,終致肺氣衰敗,宣降失常,津液不布,經脈失養。
臨床表現
《奇效良方·癆瘵門》載:「肺極,則寒痺腰痛,心下堅,有積聚,小便不利,手足不仁。」其症狀可歸納如下:
- 肺系症狀:久咳氣短、聲低息微,甚則喘促不得臥。
- 經絡痺阻:肺氣虛衰,衛外不固,寒邪侵襲,見「寒痺腰痛」;肺失治節,氣血凝滯,則「心下堅,有積聚」。
- 津液代謝異常:肺為水之上源,虛極則通調失職,故「小便不利」。
- 肢體失養:肺主皮毛,氣虛血弱,四肢不得濡潤,故「手足不仁」。
治法與方藥
肺極屬本虛標實,治宜補肺益氣、溫陽散結,兼化痰瘀。
- 主方:選用《奇效良方》之「天門冬大煎」,以天門冬滋肺陰,配伍乾薑、桂枝等溫通經脈,佐以活血散結之品。
- 隨證加減:若陰虛甚,加麥冬、沙參;氣虛明顯,加黃耆、人參;寒痺甚者,酌用附子、細辛。
相關理論延伸
肺極與「五勞六極」理論密切相關。《金匱要略》提及「肺痿」一證,亦屬肺臟萎弱,可與肺極互參。然肺痿偏重陰虛肺燥,肺極則虛損更甚,常累及他臟,病情深重。
此證提示肺臟虛損至極的病理變化,臨床需辨明虛實夾雜之象,結合整體調理,以緩解諸症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