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肺蟲病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肺蟲病
肺蟲病為中醫九蟲病之一,指寄生於肺臟之蟲邪侵蝕肺系,導致咳嗽、咯血、聲音嘶啞等症狀的疾病。其名首見於《諸病源候論》,書中描述肺蟲「狀如蠶」,並指出此蟲能使人咳嗽不止。後世醫家如《普濟本事方》進一步闡述,肺蟲潛伏於肺葉,蝕傷肺絡,致使癆瘵(虛勞性肺病),症狀纏綿難癒,甚則咯血失聲,因蟲居深處,藥力難達,故治療棘手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肺蟲病多因外感蟲邪,或內生濕熱鬱久化蟲所致。蟲邪侵肺,耗傷肺陰,損及肺絡,使氣機壅滯,宣降失常。肺為嬌臟,主氣司呼吸,蟲蝕肺葉則肺失清肅,故見咳嗽、氣逆;蟲傷絡脈則血溢脈外,發為咯血;久病陰虧,咽喉失潤,故聲音嘶啞。此病與「癆蟲病」相關,皆屬蟲邪為患,然肺蟲病更強調蟲體直接蝕肺之病位特性。
臨床表現
主要症狀包括:
- 咳嗽:長期乾咳或痰中帶血,夜間尤甚。
- 咯血:痰中夾血絲或大量咯血,血色鮮紅或暗紫。
- 聲嘶:肺絡受損,津液不榮咽喉,致發音困難。
- 虛羸:日久肺脾兩虛,形體消瘦,潮熱盜汗。
古籍論述
- 《諸病源候論》指出肺蟲「蝕人肺系」,強調其病位深在。
- 《普濟本事方》稱肺蟲病為「瘵疾」,屬難治之癆證,與肺結核(肺癆)症狀相似,但病因更側重蟲邪作祟。
鑒別
肺蟲病與「肺癆」皆見咳嗽咯血,然肺癆多因癆蟲(結核桿菌)傳染,而肺蟲病則泛指蟲體蝕肺,可能包含寄生蟲感染(如肺吸蟲病)。中醫辨證時需結合蟲邪特徵(如蟲行竄動感、面生白斑等)及脈象(細滑或弦數)綜合判斷。
治療方向
傳統治法以「殺蟲解毒、潤肺止血」為主,常用藥物如:
- 殺蟲:百部、貫眾、雷丸、鶴虱等。
- 養陰清肺:沙參、麥冬、阿膠、白及。
- 止血化瘀:三七、藕節、仙鶴草。
另可配合「驅蟲方劑」如《千金要方》之「蘆薈丸」,或針對癆蟲之「月華丸」加減化裁。
備考
現代醫學之「肺吸蟲病」或某些肺部寄生蟲感染,與中醫肺蟲病描述相近,然中醫理論更重視整體辨證與蟲邪致病之特性,非僅限於病原體對應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