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沸子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沸子,出《諸病源候論》。即疿瘡。詳該條。

沸子,又名疿瘡。是一種皮膚病,多發於兒童。其特徵是皮膚上出現紅色丘疹,逐漸變成膿皰,破潰後流出膿液,有時還會結痂。沸子多發生在夏季,與汗液、皮膚油脂分泌旺盛有關。

沸子的發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,但與以下因素有關:

  • 皮膚的抵抗力下降。
  • 細菌感染。
  • 汗液、皮膚油脂分泌旺盛。
  • 不良的衛生習慣。

沸子的治療方法包括:

  • 局部用藥。可以使用抗菌藥物、消炎藥物、止癢藥物等。
  • 全身用藥。可以使用抗菌藥物、免疫調節藥物等。
  • 外用理療。可以使用紫外線照射、紅外線照射、熱敷等。
  • 飲食調理。可以多吃富含維生素C、維生素E的食物,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
沸子的預防方法包括:

  • 保持皮膚清潔。
  • 勤洗澡,勤換衣服。
  • 避免不良的衛生習慣。
  • 增強自身免疫力。

沸子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,但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,甚至留下疤痕。因此,如果發現自己有沸子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病情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