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肥人白帶多痰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肥人白帶多痰
病證名,出自《葉氏女科證治》卷一,指形體豐腴之女性因氣虛痰濕內蘊,導致白帶量多黏稠的證候。中醫認為「肥人多痰濕」,此類患者多因脾虛失運,水濕不化,聚而生痰,痰濕下注帶脈,故見帶下綿綿;痰濕上泛,則常見喉間多痰、胸悶體倦等症。
病因病機
- 脾虛氣弱:過食肥甘厚味或久坐少動,損傷脾氣,運化失職,水濕停聚成痰。
- 痰濕下注:痰濕流注下焦,擾動帶脈,發為白帶;痰濕上壅,則見咳痰、頭身困重。
- 氣機不暢:痰濕阻滯,進一步影響肝氣疏泄,形成痰氣互結之勢。
治法與方藥
-
主方:
- 柴術六君湯(《葉氏女科證治》):由六君子湯(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陳皮、半夏)加蒼朮、柴胡、升麻、生薑組成。此方益氣健脾、化痰燥濕,兼以升提中氣,治本虛標實之證。
- 蒼附導痰丸(同書):蒼朮、香附、枳殼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、膽南星研末,以薑汁和神曲糊丸,柴術六君湯送服。此方側重化痰行氣,疏解痰濕鬱滯。
-
配伍意義:
- 六君補脾:人參、白朮益氣健脾,茯苓、半夏滲濕化痰,標本兼顧。
- 蒼朮、柴胡:蒼朮燥濕運脾,柴胡疏肝升清,助脾氣健運而化濕。
- 導痰丸行氣:香附、枳殼理氣解鬱,膽南星化痰散結,薑汁溫化寒痰。
證候特點
- 主症:體胖倦怠、白帶量多色白質黏、晨起痰多、舌淡苔白膩、脈濡滑。
- 兼症:脘悶納呆、大便溏薄、肢體沉重,或伴月經後期、經血色淡。
中醫理論延伸
此證與「帶下病」中的「濕熱下注」有別,後者帶下黃臭、舌苔黃膩,治宜清熱利濕;而「肥人白帶多痰」屬虛中夾實,以健脾化痰為要。清代《醫宗金鑒》亦指出:「帶下過多,責之脾虛肝鬱」,故臨床需辨明痰濕與氣滯孰輕孰重,靈活加減用藥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