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肥人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中醫名詞「肥人」詳解
肥人之定義
「肥人」乃中醫學中對體型特徵之一種分類,首見於《黃帝內經》。《靈樞·衛氣失常》篇明確記載:「人有肥、有膏、有肉」,將體型豐腴者分為三類,其中「肥人」即為其一。此類體型特徵主要表現為肩、臀、股等大肌群部位肌肉堅實豐滿,與單純脂肪堆積之「膏人」有所區別。
古典醫籍論述
《靈樞》記載
《靈樞·衛氣失常》云:「腘肉堅,皮滿者,肥。腘肉不堅,皮緩者,膏。」此處明確指出肥人之肌肉質地堅實,皮膚充盈飽滿,與膏人之鬆軟不同。同篇又言:「肥者,其血清,氣滑少」,提示肥人雖形體豐滿,但氣血運行有其特殊性。
《靈樞·終始》篇則從針刺治療角度論述:「故刺肥人者,以秋冬之齊;刺瘦人者,以春夏之齊。」此處提出對肥人施針當取法秋冬之氣,宜深刺久留,與瘦人春夏之齊的淺刺疾出形成對比,反映中醫因人制宜的治療思想。
體質特徵
形態特徵
肥人之體型特徵主要表現為:
- 肌肉分布:肩部、臀部、大腿等大肌群部位肌肉豐滿堅實
- 皮膚質地:皮厚而滿,彈性良好,不同於膏人之皮膚鬆弛
- 體型比例:上下肢發達,軀幹相對勻稱
生理特徵
古典醫籍描述肥人之生理特點包括:
- 氣血特性:血清而氣滑少,血行相對流暢但氣機偏弱
- 代謝特點:水穀精微轉化為肌肉而非脂肪
- 經絡反應:對針刺反應較遲緩,故需深刺久留
與其他體型之區別
中醫將豐腴體型分為三類,除肥人外尚有:
- 膏人:脂肪堆積為主,腹部鬆軟下垂,《靈樞》稱「腘肉不堅,皮緩」
- 肉人:整體肌肉豐滿勻稱,皮肉緊密相連
- 肥人:大肌群特別發達,肌肉堅實而皮膚充盈
三者雖皆屬豐腴之體,但生理病理各異,治療方法亦不相同。
病因病機
肥人之形成與以下因素相關:
先天因素
- 稟賦遺傳:父母體質影響,多見於陽氣充盛之家系
- 經絡特性:陽明經氣偏盛,肌肉發育旺盛
後天因素
- 飲食習慣:多食膏粱厚味,但運動充足
- 勞作方式:長期從事體力勞動或力量訓練
- 地域環境:北方高寒地帶多見此類體型
辨證要點
臨床辨識肥人需注意以下要點:
- 肌肉觸診:按壓肩、臀、股等處肌肉,質地堅實有彈性
- 皮膚觀察:皮厚而緊,紋理清晰,無明顯皺褶
- 氣血表現:雖形盛但氣未必強,需辨氣血之盛衰
- 經絡反應:針刺時得氣較慢,需深刺方能取效
肥人體質在中醫診療中具有特殊意義,其生理特徵與病理變化均與常人不同,醫者當詳察之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