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肥熱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肥熱瘡,見《證治準繩.幼科》。即熱疳。詳該條。

肥熱瘡,又稱熱疳,是小兒常見的皮膚病。多發生於夏秋季節,以5歲以下兒童為多見。本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小兒脾胃虛弱,衛氣不固,外邪侵襲,蘊結肌膚所致。臨床表現為患兒面色發黃,精神萎靡,食欲不振,大便溏薄,舌苔白膩,脈細弱。皮膚上可見散在或成片的丘疹、水皰,皰壁薄,內容清澈,周圍有紅暈,瘙癢明顯。嚴重者可出現全身皮疹,甚至出現高熱、抽搐等症狀。

肥熱瘡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利濕消腫為主。可選用中藥內服,如黃連解毒湯、五味消毒飲等;外用藥可選用紫草膏、金銀花露等。此外,還應注意飲食調理,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
肥熱瘡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注意個人衛生,勤洗手、勤換衣,保持皮膚清潔。
  2. 避免接觸不潔的物品。
  3.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  4. 注意飲食調理,多吃新鮮蔬果,少吃油膩、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
肥熱瘡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,但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。因此,家長們應提高警惕,一旦發現孩子有相關症狀,應及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