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肥氣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3-11-20

名詞介紹


肥氣,病名。即肝積。以其似覆杯突出,如肉肥盛之狀,故名肥氣。

靈樞.邪氣藏府病形》:「肝脈……微急為肥氣,在脅下,若復杯。」

難經.五十六難》:「肝之積,名曰肥氣。在左脅下,如覆杯,有頭足。久不愈,令人發咳逆[1],(疒皆)瘧,連歲不已。」

《濟生方》卷四:「肥氣之狀……診其脈,弦而細,其色青,其病兩脅下痛,牽引小腹足寒轉筋[2],男子為積疝,女子為瘕聚。」

治療用肥氣丸。參見肝積條。

肥氣,是肝積的別名。肝積是指肝臟出現腫塊,中醫認為肝積是由於肝氣鬱結,氣滯血瘀[3]所致。肥氣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兩脅下脹痛,牽引小腹,足寒轉筋,男子可出現積疝,女子可出現瘕聚。治療肥氣可以用肥氣丸。肥氣丸由柴胡[4]、香附[5]、白芍[6]當歸川芎甘草陳皮枳殼大黃芒硝等組成,具有疏肝理氣、活血化瘀的功效。

肥氣的發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:

1、肝氣鬱結:肝主疏泄,如果肝氣鬱結,氣滯血瘀,就會導致肝積的發生

2、飲食不節:飲食不節,過食肥甘厚味,會導致脾胃運化失常,濕濁內生,阻遏肝氣,也容易導致肝積的發生。

3、情志不遂: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氣滯血瘀,也容易導致肝積的發生。

肥氣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1、疏肝理氣:可以使用柴胡疏肝散逍遙散等中成藥進行治療。

2、活血化瘀:可以使用血府逐瘀丸、丹參片等中成藥進行治療。

3、中西醫結合治療:可以使用中醫中藥治療,配合針灸推拿按摩等治療方法,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。

肥氣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
1、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2、飲食清淡,少吃肥甘厚味。

3、適量運動,增強體質。

4、定期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

參考資訊


  1. 咳逆上气 - 百度百科

  2. 轉筋_百度百科

  3. 血瘀体质_百度百科

  4. 柴胡 - 搜狗百科

  5. 醋香附【中药】【中医百科】

  6. 白芍(中药)_百度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