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飛瘍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飛瘍
病名出處
飛瘍一症,首載於明代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一,屬喉科急症範疇,後世醫家如《焦氏喉科枕秘》等亦有詳述,多歸於「喉風」「喉痹」類疾病。
病因病機
本病成因主要與內外邪毒交攻有關:
- 肺胃積熱:過食辛辣厚味或情志化火,致肺胃蘊熱,痰火循經上灼咽喉。
- 穢惡之氣:外感山嵐瘴氣、污濁疫毒,或居處潮濕穢濁,邪從口鼻而入,鬱結喉間。
- 情志觸發:忿怒憂思,氣機逆亂,引動痰火,驟發腫痛。
臨床表現
- 急性發作:咽喉卒然腫脹,疼痛劇烈,甚則呼吸窒塞。
- 痰火壅盛:喉間痰鳴漉漉,咯吐黏稠黃痰,或見血絲。
- 全身症狀:可伴發熱、面赤、煩躁,若見噁心腹脹,則為毒邪內陷、臟腑受擾之危候。
治法方藥
-
外治
- 吹藥:急以「金鎖匙」(含冰片、硼砂等)吹喉,豁痰開閉;腫甚者,可刺血泄毒後外吹「秘藥」(如《焦氏喉科枕秘》所載之祛腐生肌散)。
- 針刀:紅紫堅腫者,以鋒針速刺局部放血,瀉其熱毒。
-
內治
- 主方:選用「粘子解毒湯」(黃芩、黃連、牛蒡子等)加減,佐紅花、丹皮涼血散瘀。
- 辨證加減:
- 痰熱熾盛:合「黃連溫膽湯」清化痰濁。
- 毒蘊血分:加紫草、赤芍解毒涼血。
- 氣滯脹滿:酌投鬱金、枳殼理氣開鬱。
古籍補充
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強調此症「殺人最速」,需急治痰火;《焦氏喉科枕秘》進一步指出「紅腫不消宜下刀」,反映古人對咽喉急症處理之果斷。清代《醫宗金鑒·外科心法》亦提及類似症候,歸於「緊喉風」,治法以瀉火解毒為先。
與現代醫學關聯
飛瘍症狀近似於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、喉頭水腫等病,然中醫更重視「痰毒火鬱」之病機鏈條,治療上強調整體調理與局部祛邪並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